”
“他能順利整體道教各派系成為教主,孫泰居功至偉。在這種情況下,想換個繼承人已經(jīng)變得不可能?!?
“且不說他能不能找到比孫泰更優(yōu)秀的傳人,就算找到了,能降的住底下的那些人?”
“現(xiàn)在孫泰可不只是他的弟子那么簡單,還是道教僅次于他的大人物?!?
謝道韞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確實如此。孫泰也屬于大勢已成,不是杜子恭想換就能換得了的。
然后她笑道:“難道和您就沒有一點關系?”
文易失笑道:“好吧,孫泰和我們的關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道教教主之位可不是那么好當?shù)模远抛庸е苌星矣嘘栒孀舆@樣的人反對,孫泰想繼承這個位置恐怕更難。”
“杜子恭在賭我們能得天下,有我們支持孫泰就能成為教主?!?
謝道韞道:“您會支持他嗎?”
文易道:“為什么不呢,向外輸出宗教遠比直接輸出文化要簡單的多?!?
謝道韞并不是很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礙她知道文易已經(jīng)做好了未來的計劃。
她沒有繼續(xù)討論這個問題,而是說道:“只可惜,這個謠言未能傳入晉國。”
文易搖搖頭道:“不,我認為現(xiàn)在最好。”
見她不解,就解釋道:“想用這樣的謠言動搖晉國的統(tǒng)治根本就不可能,反而會讓我們兩國的關系更加緊張,這并非我想看到的情況?!?
“這個謠言真正的作用,是讓北方各國的普通人知道唐國的存在……這對我們很重要。”
這樣等將來唐國出兵一統(tǒng)天下,百姓心中的恐慌會小很多,有助于他們更快的穩(wěn)定新占領的土地。
比起這個謠言文易更關心的是桓溫北伐的事情。
前面已經(jīng)說過,他對兩晉南北朝的歷史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桓溫一生經(jīng)歷三次北伐。
第三次失敗對他造成了致命打擊,似乎心態(tài)被打崩失去了雄心,開始一心搞內訌。
內訌就內訌吧,又沒有造反的勇氣……還不如他的兒子桓玄敢作敢當。
可以說桓溫有個堪稱完美的前半生和一個一塌糊涂的后半生。
難道說屬于他的轉折點就要來了?
要多做關注才行。
他北伐必定會引起動亂,是唐國偷雞的好機會,別的不說多弄點百姓回來才是最實在的。
而且他北伐之后就開始自暴自棄昏招迭出,搞不好能從他那里買到更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