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之地確實有效的穩定了人心,只要中原之地不封出去就行。
但這幅地圖也帶來了更多的震撼和疑問。
首先,這幅地圖代表著文易的雄心壯志,他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最高興的莫過于軍隊以及想要通過軍功爵改變命運的人,皇帝有雄心他們就有立功的機會。
勛就相當于是給子孫掙來了一個先發優勢,要是能弄個爵位回來,簡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已經有無數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動了。
然后就是不解,中原、嶺南、中南半島、東寧島定為不封之地他們能理解,甚至朝鮮半島、庫頁島、馬六甲海峽不封他們也能理解。
中原是天下的中心,嶺南和中南半島自然條件太好,改造完成之后就是主要產糧區,東寧島是龍興之地。
朝鮮半島、庫頁島、馬六甲海峽是海上交通要道,必須掌握在朝廷手里。
可為啥河源地、西域、北海,這樣的蠻荒之地都要列為不封之地?難道朝廷還能直接統治這些地方不成?
別的不說,從中原到大宛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中間還隔著荒涼的大漠管得過來嗎?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呂宋、琉球、倭奴島這些地方,居然都不在‘不封之地’的范圍內。
也就是說這些土地將來都是可以用來分封的。
倭奴島且不去說,呂宋島的情況他們太清楚了,簡直就是寶地。
雖然離中原也很遠,但有便利的水上運輸,治理起來比西域要簡單的多吧?
如果把雙方顛倒一下,呂宋等島嶼列為不封之地,北海、西域、河源地等分封出去,他們能理解。
把荒涼艱苦的地方分出去,對朝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可現在反過來了,咱們這位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難道真的是為了照顧手下的功臣?
謝道韞和李元母子倆也有同樣的疑惑,對他們文易沒有任何隱瞞,道:
“對外我們肯定要說是為了照顧功臣,盡可能在不影響朝廷的情況下給他們肥沃的土地,但實際情況我們要自己心里清楚。”
謝道韞問道:“這些地方真的有什么秘密?”
李元也同樣好奇的看了過來。
文易說道:“當然有,先說北海。”
“中原王朝的敵人往往來自于北方草原……北海是北方最后一個宜居的肥沃之地,能養活幾百萬人。”
“如果我們在這里建立直屬朝廷管轄的州郡,就能南北夾擊把北方的危險扼殺在萌芽里。”
謝道韞本身就是軍事方面的高手,李元雖然年幼但也已經開始接受正規教育,這種簡單的戰略規劃他們一看就懂。
如果北海真能養活數百萬人,朝廷掌控這里確實能把游牧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降到最低。
只是他們還是有些低估北海氣候的惡劣程度了,想開發這里遠沒有文易說得這么簡單。
起碼要先去美洲把那幾種耐寒高產的農作物找回來,才能改造北海,否則想養活幾百萬人可沒那么容易。
但眼下文易并沒有告訴他們這些。
“西域重要在于兩方面:一資源豐富,我和你們說過工業化的事情,而想實現工業化西域的資源就變得至關重要……”
“二是通往西方的門戶……雖然可以走海上去那邊,但陸地也非常重要。所以,西域我們也要掌握在手里。”
“大宛國所在地是數千里方圓最肥沃的一塊土地,相當于是西域的關中。”
“這里開發好了也能養活數百萬人……再加上伊里河谷——西昌……可以連成一條線讓我們徹底掌控這里。”
謝道韞和李元再次點頭,他們對大宛國的了解就只有盛產名馬,沒想到這塊地方居然如此肥沃,那確實可以占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