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個時代哪個國家的人最愛國,非唐國莫屬。
文易在《權與責》里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已經通過學政體系的傳播深入人心。
就算是剛會說話的小孩子都會喊一句,誓死保衛美好生活。所以當唐軍擊敗叛軍,扶南國正式內附的消息傳來之后舉國歡騰。
家家戶戶都再次掛出了血色唐旗和黃色龍旗。
血色唐旗是國旗,黃色龍旗是皇旗。通過懸掛旗幟表示支持,這是唐國的老傳統了。
至于五千對十八萬,大家選擇性的忽略了。
說實話,沒人信,都以為是吹牛皮。但別管這個數字是真是假,反正我們打贏了,扶南國內附了是真的。
唐國的實力又增強了,而國家的實力越強,就越有能力保護現在的一切。
所以百姓怎么可能不高興。
朝堂上下自然更是開心,國土面積變大國力增強,他們的職務含金量也隨之水漲船高。
而且這也意味著又會多出上萬個空缺,很多人有了出仕的機會,還有很多人有了升官的機會。
祝賀的奏折猶如雪花一般飛向皇宮。
文易和謝道韞也大大的松了口氣,戰事結束了就好啊。
隔天早朝,文易再次接受了眾臣的祝賀。
一番相互吹捧之后,文易宣布在扶南國劃分州府。
這件事情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經開始做了,不只是扶南,整個中南半島乃至整個天下,他都已經做好了行政切割,就等著天下一統了。
扶南國被劃分為四州二十七府一百零五縣。
實際上這個行政區劃很不合理,扶南國的面積超過五十萬平方公里,劃分為四個州沒有問題。
但二十七府一百零五縣就有點少了,按照面積來劃分,至少能分割出六十個府四百余縣。
但沒辦法,這里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滿打滿算不足百萬,劃分的府縣太多就是浪費。
只能暫時這么劃分,等將來人口多了,再重新調整。
行政區劃做好之后就是流官的任命,文易又當堂宣布了對上百名官吏的職務調整。
設立扶南國總督府,總覽軍政大事。
太子文元任總督,鹿城總管王幼鯤調任副總督,內閣行走吳隱之擔任總督府長史。
王幼鯤在最艱苦的地方磨礪這么多年,終于等來了屬于他的機會。
雖然上頭還有一個太子壓著,然而誰都知道太子只不過是去鍍金學習的,而且也不可能長時間待在那里,只能是遙領。
所以他才是事實上的扶南總督,可以說半只腳已經踏入了內閣的門檻。
吳隱之也一樣,而且更高。當了這么多年內閣行走,第一次去地方履任就是總督府長史。
只要不出問題,過上幾年重回朝堂就是部堂級高官,就算不回朝堂在地方任職也是一州之牧。
趙昉、梁賢等人也全部調往扶南擔任州牧。
趙昉終于如愿以償步入高級官吏的行列;梁賢是高職低配,屬于半鍍金性質。
還有其他一百多名官吏的任命和職務調整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可以說這一次任命,朝堂空了將近四分之一。
文易親自任命的全都是行政一把手,這是皇帝的權力,縣級以上的行政主官必須皇帝親自核定任命。
但在行政主官下面還有更多的職務,法官、長史、主簿、縣尉、鄉長、捕頭、求盜等等至少還有上萬的空缺。
這些文易就無能為力了,要是全部負責,累死也搞不定。
這個工作就只能交給吏部,由他們遴選合適官員,然后把名單提交給他。
而這里面就有了各派系活動的空間。
退朝后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往里面塞自家的人選。
不用擔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