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樞密院出兵吧。”
謝道韞高興的道:“陛下英明,有了這幾十萬生力軍的補充,接下來我們的統一之戰就更有把握了。”
事情定下,文易也不在瞻前顧后,但還是警告道:“一定要把所有倭奴人和毛人都遷出來,打散安置在各地。”
“分的越散越好,也不允許他們再以倭奴人和毛人自居,然后再遷徙漢人去島上居住。”
謝道韞道:“您放心,在這方面咱們最擅長了。呂宋島土人和南洋抓來的人,現在都以唐人自居,沒誰提過去的身份。”
“倭奴人和毛人現在也是巴不得趕緊丟掉以前的身份,接受唐人的身份過上好日子。”
文易毫不懷疑唐國官僚體系的教化和同化能力,還沒立國他們就在做這方面的事情了,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依照文易的那幾本著作,結合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編撰了整套的教材。
說他們是此時地球上最會干這個活的群體,一點都不夸張。
……
當這個命令下達后,內閣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決定,命樞密院立即出兵拿下倭奴島全境,仿佛是害怕文易突然反悔一樣。
與此同時,他們還擬定了全套的治理計劃。
把島上的百姓分批遷徙到呂宋、海南島、扶南和東寧安置,并從各地抽調一批漢人前往九州島定居。
不要覺得不現實,也不要小瞧古代的動員能力。
漢武帝時期恰逢小冰河期,國家一邊遭受各種自然災害一邊打匈奴,經營嶺南和云南,還吊打高句麗。
有一年中原發生連年大災,武帝一口氣把災區的七十萬災民全部遷徙到了河套地區,并且在一年內完成了安置工作。
沒幾年肥沃的河套地區就成了中央財政的一大重要來源。
唐國的情況比漢武帝時期要好了無數倍,至少沒有大的戰爭,不缺糧食不缺錢,也沒有自然災害。
只需要把人從一處遷徙到另一處就可以了,一兩年內完成這項工作并不難。
為了抹除倭奴人和毛人存在的痕跡,他們還決定對整個島群進行改名,命名權自然歸文易所有。
最終文易還是決定按照神話來為這里命名。
“徐福欺騙始皇帝說海外有三座仙島,那我們就以此來命名吧。”
“倭奴島群就改名為三仙群島,蝦夷島更名為方丈,本州島更名為瀛洲,九州島更名為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