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整個遼東,燕國離亡國只剩下一步之遙。
所有的謀劃,所有的希望,都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已。
……
東郡。
林興燭帶著一萬人馬下船之后也沒有停歇,兵分兩路開始攻城略地。一路五千人攻打各縣城,他親自帶本部旅攻打武陽。
武陽守將叫孫元,之前是燕國兗州刺史,桓溫帶兵打到兗州的時候直接帶兵投降了。
后追隨桓溫一路打到東郡,并占領了武陽,后桓溫就讓他駐守在這里。
他也算是盡心盡力。
見唐軍打過來,盡管只有五千人,他也沒有貿然出兵,而是一邊讓人緊閉城門一邊派人去桓溫那里送信。
唐軍也沒有著急發起進攻,而是在離護城河一百米開外擺開陣列,拖來了幾個帶輪子黑黝黝又粗又長的東西。
這是啥?
城頭孫元等人都很奇怪。
等大炮的轟鳴聲響起,他們更加的奇怪了……但比起好奇他們更加的恐懼……這是什么東西,為什么能殺傷力這么大?
不過還好,林興燭沒有直接讓人轟城門樓,而是轟的護城河后面的戰壕。
然后……孫元就投降了。
有句話怎么說的來找,有時候投降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反正他都已經投降過一次了,再投降一次也沒什么。
一般人都會優待俘虜,目的很簡單,做榜樣減少抵抗者的抵抗意志。同時屠殺那些抵抗意志頑強的人,震懾其他的抵抗派。
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缺異類。
比如苻堅,他特別討厭墻頭草,很欣賞有節氣的人。攻城的時候,主動投降的很多都被他給殺了,原因是軟骨頭。
很多抵抗意志強烈寧死不屈的,他反而很欣賞并重用。
前世,朱序戰敗被俘,對苻堅破口大罵。苻堅盛贊他是忠義之士,還重用與他。
然后淝水之戰,在秦軍背后高呼‘苻堅已死’并帶領本部逃跑,引起了秦軍大崩潰的就是他。
除了苻堅,還有個異類,那就是林興燭。
前面已經說過他是唐軍高級軍官里面最嗜殺的人,到南洋諸島清理土著,他貫徹的最徹底。
他也同樣很欣賞有骨氣的人,攻打蓬萊島的時候,因為欣賞唐田就把他留在身邊當了親兵。
但林興燭和苻堅不一樣,他不會無原則的發善心。起碼對方要愿意投降他才會收留,不愿意投降的,他會好心的成全對方。
還有一點他和苻堅不一樣,他經常無原則的殺人。只要不是自己人,殺不殺全看心情。
比如現在,他的心情就很不好。
好不容易盼來了統一天下之戰,自己只能撈口湯喝,心情怎么可能好?
當然了,他也不會因此就隨便殺人,總要有個引子。
孫元自縛雙臂出城投降,林興燭更加覺得無趣,大炮都不讓打爽一點。
不過人家都投降了,他也不好再浪費炮彈,就讓人去接管城池。
可還沒等他入城,城內很多地方卻冒起了滾滾黑煙,伴隨而起的是慘叫聲和廝殺聲。
林興燭又不是傻子,頓時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了,心情頓時降到了冰點。
不過他并沒有立即發作,而是讓軍隊進城平息騷亂,并調查騷亂的原因。
約莫一個多小時之后,騷亂平息,并帶回了原因:“城內胡人和地痞流氓趁亂生事。”
林興燭道:“胡人?很多嗎?”
孫元戰戰兢兢的道:“很多,燕國人撤退的倉促,很多胡人都留在了城內沒有撤走。”
“這些人家大勢大,往往每家都豢養著一群奴仆,有些甚至上百人……”
林興燭冷笑道:“家大勢大?有子彈大嗎?唐田……”
一旁唐田出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