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一點小成績,不值陛下如此夸獎。”
然后他小心翼翼的問道:“姊姊她……”
“咳咳……”一旁的謝安干咳幾聲,道:“君臣有別,不得亂了禮數。”
謝玄連忙道:“臣無狀,請陛下恕罪。”
文易笑道:“別聽你叔父的,現在咱們是親人見面,哪來那么多禮數。”
謝安堅持道:“君臣之禮不可廢也……陛下當為天下之表率。”
文易道:“行,我說不過你。幼度別聽他的,你姐姐天天在我耳邊嘮叨,說你是她最器重的弟弟。還抱怨為什么讓道卿去,而不是你。”
“你要是喊她皇后娘娘,她指定會傷心的。就喊她姊姊,我特許了,誰敢反對就讓他來找我。”
謝玄感激的道:“謝陛下。”
別看這只是一個稱呼,里面表現出來的親疏遠近非常重要。
謝安也發現了端倪,這皇帝好像是真的很欣賞謝玄,不是假裝出來的。剛才特許謝玄喊姐姐而不用喊皇后,也是出于真心。
雙方第一次見面,皇帝為什么獨獨對他態度這么好?
謝安開始了腦補:
肯定是謝道韞經常在他面前提起謝玄,他才會這樣,否則解釋不通啊。
看來韞兒對幼度的感情很深。
想想也對,他們離開父母去會稽郡居住的時候,幼度才只有四五歲,韞兒則已經十一二歲。
幼子離母對長姐就愈發的依賴,而謝道韞對這個弟弟也給予了更多的關照,兩人的關系是最親密的。
即便是分別這么多年,這種感情依然沒有減少,這一點從給家里人置辦的禮品就能看的出來。
給謝玄的雖然不是最貴重的,但絕對是最用心的,都是他能用得到的。
想到這里謝安有些后悔,早知道就讓謝玄去唐國,說不定現在某一支大軍的統帥就是他。
不過文易下一句話就彌補了他的遺憾:“你喜歡治政還是喜歡統兵打仗?”
謝玄道:“打仗。”
文易心道果然如此,歷史慣性還是很強的,說道:“那好,明天劉樞密要統兵入蜀滅梁益二州,你就隨他一起去吧。”
謝玄激動的道:“謝陛下,臣必不負厚恩。”
解決了謝玄的事情,文易又轉頭和謝安聊了起來。桓溫都表現出了極強的治國能力,謝安也不會差,文易很想和他交流一下。
……
第二天劉猛率軍出發,前去征討梁益二州,謝玄則隨軍前往。
等大軍出發,文易對人事作出了新的調整:“郗超為軍司馬,和慕容垂將軍一起彈壓地方,震懾宵小。”
這就是摻沙子,慕容垂也知道這種事情無法避免,再說他原本的那些部下早就被策反的七七八八了,也不在乎多一個郗超。
謝安加內閣行走銜任吏部侍郎,協助進行地方行政衙門組建工作。
桓豁則被調去了原燕國境內,組建地方衛戍部隊,守護地方安寧。
其他人也各有任命,最終統計下來就只有謝安一個人落了個實職,其他人都去了二線。
對這種情況眾人也早就有了心里準備,倒也沒有說什么。
就算是桓豁也沒有任何意見,唐國不是晉國,不會允許一家出現好幾個大佬級別的高官。
他兄長桓溫整天陪王伴駕,他注定只能退居二線。
人事任命結束,文易就留下肖柏山坐鎮建康主持大局,他自己則去了嶺南,對那邊的工作進行收尾。
江州和荊州的一部分殘余分子在桂陽擁立司馬遵為帝,他們的統治區域大致是桂陽、始興、始安、營陽和零陵五郡。
為了抵御唐軍,他們渴澤而漁凡是青壯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