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笑道“你真的懂了嗎?那我問你,科技的研發需巨額投入,博物院每年要花多少錢你應該知道。越往后花的錢就越多,朝廷能負擔得起?”
文元思索道“科技提高了就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商品,我們可以用商品賺錢。”
文易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微笑,道“賣給誰?”
文元道“天下很大,四周不服王化的土人,弇洲、戎洲、商洲……非我大唐之地皆是貿易的對象。”
越說他就越興奮“我們可以通過貿易獲取天下財富供養大唐發展科技,然后用更高的科技生產出更好的商品,早晚有一天能實現您說的那些東西。”
文易終于忍不住大笑起來,道“不錯,看來你終于懂了。今天我再告訴你一個詞,叫工業化。”
他就把什么是工業化,如何實現工業化,工業化之后唐國大致會變成什么樣子,朝廷又該如何應對這種全新的變化等等都做了講述。
當然,只是做了一個籠統介紹,真要詳細說沒有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的。再說文易自己理論水平有限,也講不了太細。
但就是這個大致的框架,也足夠震撼住文元了。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世界還可以變成這個樣子,原來父親看到了這么遠的未來,作出了如此宏偉的計劃。
心中升起濃濃的驕傲和自豪,因為這是他的父親。今天的這一席話他也牢牢的記在了心里,這就是未來他要努力前進的方向。
“未來是美好的,但一切都要立足當下,好高騖遠急于求成反而會壞事。”文易用這句話給這次的談話做了收尾。
之后他特意去博物院進行了考察,查看理科基礎發展到哪一步了。
結果自然是很喜人的,有他主導編寫的教材在,又不惜成本的投入,理科在基礎方面發展的已經很完善了。
完全足以支撐往更深層次發展,事實上博物院的一眾技術人員已經在向著這方面努力。
到了這個程度,大多數理論知識都已經超出了文易的理解范疇,他能給出的意見已經很少。
這次他過來也只是考察一下進度,看看人員配置之類的。
進度他很滿意,人員配置則稍有點不盡如人意。
博物院的技術人員才剛剛突破千人,看起來很多,可架不住研究方向多啊,分到各個實驗室真的沒幾個人。
這方面急也沒有辦法,人才只能慢慢培養。
好消息就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格物學,博物院下轄的格物學院,在校生已經超過兩千人。
和前世自然是沒辦法比,可在這個年代真的是獨一份。
這些學生畢業后,優秀的會進入博物院繼續深造,成績一般的可以去小學初中當理科教師。
他們就是大唐理科的種子。
從博物院出來他又去了蒸汽機生產廠,參觀了蒸汽機生產流程。主要還是人力生產,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環節動用了車床。
自從當年他搞出簡易機床,在生產實踐中工匠們逐步改進,已經有了更加復雜多樣化的機床產品。
尤其是蒸汽機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機床的研發。
說起蒸汽機的實際應用,田順谷驕傲的道“現在蒸汽機的訂單特別多,礦山、紡織廠、印刷廠、磨房廠都要機器。”
“還有水師,他們在研究蒸汽船……我們的訂單都排到兩年后去了。”
文易點點頭道“不要滿足當下,要想辦法造出功率更大質量更好的蒸汽機。”
說到這些,田順谷就有些無奈,道“咱們的基礎理(科)學不足以支撐我們繼續往下研究,想造出更先進的蒸汽機,只能在學科上下功夫。”
對此文易也沒有辦法,只能說道“學科方面更急不來,不過大的突破無法做到,可以進行局部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