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作用自不用提,這是蒸汽機還沒造出來的時候文易就已經計劃好的東西。
現在蒸汽機技術初步成熟,也是時候進行研究了。
不過這玩意兒是耗鐵大戶,就農業社會那點鋼鐵產量連鐵軌都鋪設不起。
也就唐國的煉鋼技術有長足進步,這些年又組建了規模龐大的探礦隊,在南洋四處踩點,發現了大量的金屬礦藏。
后來文易又同意用火藥開礦,再加上蒸汽機的使用,唐國鋼鐵產量連年暴增才有了研究的資本。
當然,這其中充足的奴隸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估計未來的史學家提起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會狠狠的批判他。
不過無所謂了,始皇帝和漢武帝也是缺點一大堆,也沒有影響他們在后世的評價。
把火車研究工作敲定,文易又去了罐頭廠、紡織廠、印刷廠等勉強有了點工業化雛形的工廠進行考察,并鼓勵他們繼續研究,爭取創造出更先進的機器。
皇帝親自考察,對這些工廠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榮譽,從上到下就差把心挖出來表忠心了。
隨后他又去了水師造船廠,在這里見到了蒸汽船。
造船廠的技術總顧問是個熟人,梅老實。
晉安縣時期就開始追隨文易的老船工,甚至可以說是唐國造船廠的技術奠基人。
此時他已經快七十歲的人了,精神頭卻出奇的好,說話聲音洪亮老遠都能聽到。
聽說文易過來,老漢一溜小跑的過來迎接:“拜見陛下。”
文易笑道:“梅大匠有禮了,您老身子骨看起來還是那么硬朗呀。”
梅老實笑的見牙不見眼:“都是托您的洪福,當年哪敢想有這樣的日子呦。”
文易道:“以后日子會更好的,您就等著瞧吧。”
梅老實連連點頭道:“我相信,陛下說的我都相信。”
聊了一會兒家常,又在船廠參觀了一圈才去了制造蒸汽船的碼頭。
看著海面上冒著濃濃煙霧的那三艘蒸汽船,文易心中非常的高興:“梅大匠,這都是你們的功勞啊,歷史會記住你們的。”
梅老實則有些失落的道:“我真的老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跟不上時……時代了,這些船我參與的并不多。”
文易安慰道:“您老太謙虛了,沒有您的指點,船體至少要多花半年時間才能摸索的出來。”
這倒不是假話,蒸汽船的船體和風帆船是有很大區別的,梅老實雖然不懂蒸汽機但他懂船。
別人把需求告訴他,他就能根據相應的經驗設計合適的船體。
可反過來說,因為不懂蒸汽機,他也只能在別人的指揮下做設計,無法獨立設計新船。
這對于一個把一生都交給造船行業的老工匠來說,確實是個巨大的打擊。
梅老實的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隨即就驕傲的道:“雖然老漢老了,兒子也不爭氣,可我有個爭氣的孫子。”
“他可是咱們博物院的大匠,專門跟著田院長研究蒸汽機,還是蒸汽船的設計師之一。”
對此文易也相當了解,或者說對唐國的這些頂級大匠他比對官吏還要熟悉,幾乎每一個都了如指掌。
梅老實一家當年被晉安縣縣尉迫害,在逃命的過程中小兒子被嚇破了膽,見到誰都畏畏縮縮大氣兒都不敢喘。
文易入主晉安縣后給了他報仇的機會,他對文易和唐國忠心耿耿,毫不藏私的把自己的一身造船本領傳給了船廠工人,為唐國培養了數百名大匠。
后來他的孫子梅艋在唐國學校學習,當時還沒有建立格物學院,他就把梅艋送進了博物院當學徒。
梅艋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天賦的,很快就脫穎而出成了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