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冷兵器兵種,一部分是來自于新招募的青壯,一部分是轉化的原燕晉降軍。
新組建的軍隊相對要好帶領的多,以慕容垂的能力,帶領好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打代國也完全用不到火器軍,訓練有素的冷兵器軍隊就足夠了,更何況還有一個炮兵團。
……
這一輪人事任命完成,也意味著唐國重組內閣新建中樞的工作完成,肖柏山、潘越、趙昉、王幼鯤等唐國建立后才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中堅全部進入中樞。
中樞組建之后迅速發揮作用,先是對全國進行了行政區劃劃分,把全國劃分成了三十個州。
這其中連還未統一的秦涼代、高句麗、新羅、百濟、西域、北海、青藏等地都計算在內了。
照理來說這么大的面積就算劃分六十個州都嫌少,只劃分三十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人口太少,劃分的州太多也沒什么用。
等將來人口多了會進一步拆分,而且中樞這邊在劃分州府的時候,已經預留了拆分空間。
這三十個州有十六個已經在唐國的治下,因為是戰爭時期一直由軍方代管。
在行政區劃劃分完成之后,中樞開始構建從上到下的行政體系,唐國培養的五萬余命官吏按照能力和職務正式走上各自的崗位。
行政系統、司法系統、督察系統……隨著地方政府的搭建完成,行政權也逐漸從軍管轉為地方治理。
而這也意味著唐國正式在原燕晉的土地上建立了完善穩定的政權,燕晉徹底成為歷史。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直忙碌到年底才勉強完成行政體系的搭建。
不過生產工作并未停下,祖祖輩輩都是給人當奴隸、佃戶的百姓,終于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土地,都爆發出驚人的積極性。
“粗略統計,今年全國新開墾耕地四千余萬畝,秋糧大獲豐收……全國兩千萬生民大半都再無饑饉之憂。”新任戶部尚書王幼鯤不無驕傲的匯報道。
在場的眾人也同樣如此,不到一年時間就讓地方由亂而安,且讓大部分百姓有糧食可吃,這確實一件豐功偉績。
文易的則并不是很滿意,道:“做的不錯,不過不要太自滿。能有這個成就更多是百姓自發而為,以及我們在制度上的優越。”
“讓剩下的人也能有糧吃,這才能體現出諸位的能力。而我對你們的期望更高,不光要讓百姓有飯吃,還要吃好穿好住好。”
“每一家都有青磚瓦房,有幾套像樣的衣服,至少一周能吃上一頓肉……如果讓每一個百姓都看得起病讀的上書,我親上泰山勒石為諸位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