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迎接。接下來就是一場大規模的閱兵,文易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檢閱了所有的軍隊。
不需要說一句話,只要他出現在將士們面前,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
全軍士氣馬上就拉起來了。
檢閱過軍隊,文易召集眾將議事。
以李忠為首,包括岳山、石敢當、張勇、孫秀、丁昌等二十余位高級將領全部列席,好幾位都是會稽郡兩千人出身。
這些人可不全是過來鍍金的,這么大的決戰文易不可能拿來給那些人刷戰績。
李忠是全才,大局觀尤為強,是統籌型將領,也是全軍統帥。
岳山是一員老將經驗豐富,石敢當、張勇更是當年他和謝道韞的親衛統領,甚至為了這一戰把林興燭都給調了過來。
“此戰關系著天下一統可以說是最后一戰,不但要打贏還要贏的漂亮,都說說有什么意見。”
眾人目光看向李忠。
李忠當仁不讓的道:“此戰在戰略上我們已經出于絕對的優勢,兵力我們有三十萬,而秦國能抽調到此地的就只有十五萬。”
秦國總共只有三十余萬人,五萬在金城防御慕容垂,五萬在河套一線,還有五萬防守梁州一線,其他地方零散布置了一些守軍。
說秦國在洛州布置了十五萬軍隊已經是高估了,實際上只有不足十四萬,不過全部都是精銳。
或許有人要問了,不是說要公平決戰嗎?為啥不把所有人都集合到一起大家決戰?
別搞錯了,給他一個決戰的機會,不是說就必須要正面打。大家又不是傻子,你主動露出破綻了我肯定要攻擊破綻啊。
你在不露破綻的情況下,我給你一個決戰的機會。
之所以給你一個決戰的機會,也是為了讓這一仗打的好看一點,后續招降那些異族部落的時候更方便。
“我們士氣高昂,秦軍士氣低落……當然,有個詞叫困獸猶斗,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預防,不可小看秦軍戰斗意志。”
“我們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我派了三萬去把守弘農郡,三萬威懾魏興郡,防止秦國迂回包抄。”
“如此我們前方還剩下二十四萬人,而苻堅十五萬(實際十四萬),兵力相差十萬左右。”
“我方有騎兵五萬,冷兵器軍隊五萬,火器軍十四萬。其中火槍兵十一萬,炮兵三萬。”
“現在苻堅就只有一個選擇,正面和我們決戰,賭他的十五萬能打的贏我們的二十四萬大軍。”
文易反問道:“如果他不愿意決戰,而是誘敵深入呢?”
李忠道:“陜城是入秦的門戶,丟失這里秦國就失去了所有的迂回空間,所以苻堅不可能退,他必須要選擇在洛州和我們決戰。”
洛州其實就是洛陽,只是因為天下戰亂洛陽被一份為二了。
洛陽城這一部分輾轉好幾個勢力之手,最終落入唐國手中。另外一部分落在前秦手里,州治放在了重鎮陜城。
陜城后面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可以直接殺到關中的門戶潼關。
潼關雖然是天下險關,可以當前的形勢來看,就算秦國能守住,那么他們也會被困死在這幾百里的關中平原。
三百多萬人集中在這么大一丁點地方,根本就不用打,用不了幾天就會因為缺少糧食吃自己崩潰了。
到那個時候他們就不在怪唐國不給他們決戰的機會,是他們自己無能啊。
所以苻堅不可能讓出陜城,否則就是自尋死路,他必須要背靠這座重鎮尋找和唐國野戰的機會。
這一點文易也知道,剛才就是故意這么問,讓他把問題剖析的更清楚,說給大家聽的。
所以他問道:“李將軍的分析,你們都聽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