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掙錢嘛,不寒磣
盡管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同意了接見霍華德,但是霍華德想要真正的見到朱勁松,卻也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這跟朱勁松還是個反賊頭子的時候可不一樣了。
如果朱勁松依舊只是個反賊頭子,那么怎么見都好商量,禮儀方面也沒有那么多的講究。
問題就在于朱勁松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大明皇帝,霍華德想要見到朱勁松,就必須得按照覲見的規矩來。
所謂覲見的規矩,歷朝歷代皆有不同,像我韃清之時就必須由親王、御前大臣、領銜軍機大臣輪流帶領大臣們去面見皇帝,引見須先進名單、履歷折、綠頭簽,一人或數人覲見。
覲見過程也不像后世影視劇中那般站立談話。我韃清蝗帝召見或引見官員,須先由奏事處太監傳旨,直呼被召見人其名,并領進屋內,大臣進來必須先跪安,口稱“臣/奴才×××恭請皇上圣安”,起立后走到皇帝所坐炕前,在預設白氈墊上下跪,皇帝問即答,若是多人參加召見,則只能由領銜者回答,別人不能插話,被召見人也不能相互說話,只有皇帝問到方可回答,無論召見、引見的時間多長,官員自始至終必須跪奏,直到皇帝允許“跪安”表示談話結束,才可起立后退至門口轉身退出。
而我大明的規定則是十分的人性化——注意,是人性化,人字是關鍵。
大明覲見皇帝最大的禮儀是五拜三叩頭,即長跪,俯首至手(這叫拜)五次,叩頭至地(這叫叩)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而且這還是最為正式的場合,比如官員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見,貢士在殿試、傳臚時所行的禮儀。
像平常的時候,哪怕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見到皇帝一般也就是個稽首禮:跪拜,兩手拱合,叩頭至地并停留一段時間,然后起身侍立就行了。
至于像蕃國初附、遣使奉表進貢方物這種情況,明朝的儀制并不會講究什么人性化——先於會同館安歇,禮部以表副本奏知,儀禮司引蕃使習儀,擇日朝見。
其日,錦衣衛陳設儀仗……引禮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贊四拜……外贊令蕃使跪……蕃使俯伏、興、四拜、禮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國常朝、及為國事謝恩、遣使進表貢方物、皆如前儀。唯不宣表。
簡單來說就是像蕃國外邦之使節,不光得在指定的地方跪拜四次,到了皇帝跟前還得還得再跪一次、高呼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一次,接著又得再拜四次,還得有人大聲喊著XX國XXX的名字在那兒大聲指揮。
關鍵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當的有點兒寒酸,不僅稱不上是坐擁天下四海的天子,甚至連自家的皇宮都還被錢聾老狗霸占著,所以這覲見禮儀也只能盡量從簡。
當然,身為一個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優秀五好青年,朱勁松也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甚至強人所難的昏君,如果霍華德等人不愿意按照大明的禮儀來覲見,那么朱勁松倒也不會勉強。
大不了就一拍兩散,回頭在某個小本本上記下一筆“某年某月某日,某國之使不行三跪九叩之禮,實屬對朕之大不敬”,等什么時候有實力有機會了,再好好教教這些蠻子們什么叫踏馬的規矩,非得把口氣出了才會把這道筆記給劃掉。
也幸虧得霍華德等人只是“所謂的”大英帝國特使,又是在廣東十三行那邊廝混多年,對于跪、拜之間的區別多少了解一些,對于之前我韃清的一些禮儀規矩也都門清,所以對于大明的禮儀規矩倒也沒什么不能接受的。
掙錢嘛,不寒磣。
要是換了像馬戛爾尼那種正兒八經封了大英帝國女王命令前來出使的“大英帝國特使”,估計今天這場覲見就肯定覲不成了,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還得多浪費一些筆墨。
只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