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多了都是淚!
在這種情況下,和珅和中堂能怎么辦?
指望錢聾老狗?
號稱十全武功的錢聾,實際上沒帶過一次兵,更沒有打過一次仗,一輩子最大的能耐就是六下江南,視察了無數小娘子們身上的河道工程。
面對這種局面,錢聾老狗也只能是無能狂怒一番,然后再把問題扔給和珅和中堂去處理。
和中堂甚至私下抱怨:“本中堂,眼看著就快成裱糊匠了!”
當然,抱怨歸抱怨,和珅和中堂能夠混到軍機大臣的位置,那可是有真本事在身的,即便是這種令人蛋疼的局面,和中堂依舊想到了破局的辦法——
在仔細分析了朝鮮的戰局之后,和珅和中堂認為,大清的螨州八旗之所以畏戰怕死,是因為不差錢兒,而朝鮮的士卒之所以畏戰怕死,則是因為錢沒有到位。
就跟大清之前派去剿滅朱逆的那些綠營士卒一樣。
那些綠營士卒都是什么模樣?
平日里欺壓百姓,踹寡婦門,刨絕戶墳,什么事兒缺德他們就干什么,戰場上則是能退則退,面對朱逆更是主動整理好裝備然后跪地投降!
而某些投靠了朱逆,然后跟著朱逆回過頭來打攻打大清的綠營士卒又是個什么模樣?
悍不畏死!頂著炮火沖鋒!能把大清八旗給打出屎來!
同樣的一批人,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為啥?
不還是因為大清不把綠營兵當人,上面的兵頭們吃空餉,喝兵血,甚至役兵為奴,簡直就是一人當兵,拖累全家的典范,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賣命?
反觀朱逆那邊,從不拖欠軍餉不說,甚至還對當兵的各種優待,對其家屬也是各種照顧,簡直就是一人當兵,全家都跟著受益,人家那士卒打起仗來,自然就悍不畏死。
所以,和珅和中堂很容易就得出一個結論——不是朝鮮士卒不中用,而是缺少動力!
既然如此,那就再招募一批朝鮮綠營,直接許以重利:只要打仗勇猛,就有機會憑借戰功抬進螨州八旗,從此在后就能成為人上人!
然而讓和珅和中堂想不明白是,即便都已經給出了抬旗的許諾,就連軍餉也如數發放了一批,那些朝鮮士卒的表現卻依舊如前,該偷懶的照樣偷懶,該畏戰怕死的照樣還是畏戰怕死。
就好像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是否能夠抬旗,更不在乎軍餉能不能按時按量的發放。
相比之下,反倒是殘存的那些八旗毛熊變得更加悍不畏死。
問題是,八旗毛熊再怎么悍不畏死,也改變不了其兵力太少的事實,朝鮮那邊該失地的還是接著失地,朝鮮國王李祘甚至學著他祖宗李昖的樣子,跑到了鴨綠江邊,聲稱“與其死于賊手,無寧死于父母之國”。
問題是被棒子們死命吹捧的“顯文毅武圣睿達孝大王”,朝鮮宣祖李昖之所以要“死于父母之國”,是因為人家李昖有一個好爹,大明爸爸那是真的出兵幫著李昖。
而李祘剛認的這個爹……
錢聾老狗在得知李祘打算內附的消息之后,第一反應就是先樂呵的應下,第二反應就是把自己剛剛升格為十一全老人的名號又改成了十二全,第三反應則是朝鮮國庫能拿出多少錢來,第四反應才是怎么幫著李祘干掉倭國。
錢聾老狗這一波操作,別說李祘這個朝鮮國主看不下去,就連那些棒子們都看不下去了。
眼看著大明爸爸不管朝鮮的死活,而大清和錢聾老狗又只是把朝鮮當成可以隨意取款的票號,再加上倭國那些矮矬子們不斷攻城掠地,所以朝鮮那邊就再一次興起了三別抄義軍。
新興起的這些三別抄義軍,以及支持三別抄的朝鮮士紳一致認為,就是因為李祘向大清投降就等于完全背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