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的情況,那是相當復(fù)雜。
按照常理來說,當初薩摩藩既然能把琉球王室都擄到倭國,就說明薩摩藩能夠徹底滅掉琉球。
然而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薩摩藩強迫琉球王室向薩摩藩稱臣納貢,并沒有直接滅掉琉球。
要說薩摩是忽然間良心發(fā)現(xiàn),應(yīng)該沒有人會相信吧?
所以,要研究薩摩為什么沒有直接滅掉琉球,就必須參考當時薩摩藩、琉球、大明之間的情況。
薩摩藩擱在倭國那是理所當然的一方雄藩,但是對于大明來說,薩摩頂大了天兒他也不過是薩摩,離著藏獒還差挺老遠呢。
豐臣秀吉是怎么涼的?
薩摩有膽子徹底激怒大明?
而且,薩摩盯上琉球,是為了琉球的海上貿(mào)易——當時的倭國,德川幕府正在大搞閉關(guān)鎖國的那一套,如果薩摩直接滅了琉球,說不定就會在接手琉球海貿(mào)利潤的同時得罪德川幕府。
再說了,琉球的海上貿(mào)易利潤,有十之八九都是來自于大明,如果薩摩徹底徹底滅掉了琉球,薩摩還能得到什么好處?
所以吧,三分人樣還沒學(xué)會的薩摩,愣是沒敢滅掉琉球。
現(xiàn)在,薩摩原本所在的九州島也歸了大明所有——既然九州島都已經(jīng)歸大明所有了,那么琉球在海貿(mào)當中的江湖地位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尚灝為什么急沖沖的派人跑來請求內(nèi)附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對于大明來說,九州和琉球,那就是手心手背的區(qū)別,哪邊不是肉?
而更讓人鬧心的是,接受琉球的內(nèi)附,就必須往那邊遷移一部分百姓以保證大明百姓的人口數(shù)量優(yōu)勢,這也就意味著大明還得派遣一批官員過去,同時還得駐扎一部分軍隊。
那么問題來了。
人呢?
大明本土還有很多地盤處于地廣人稀的狀態(tài),為了政績當中的丁口增長率那一項,不知道有多少官老爺們愁白了頭發(fā),上哪兒弄出來辣么多人口往琉球和九州島遷移?
雖說人口跟韭菜的性質(zhì)差不多,總是一茬一茬的長,可是韭菜長一茬要多長時間?人口長一茬要多長時間?
再一想到還有蘭芳馬上就要內(nèi)附,大明也同樣沒有足夠的人口遷移過去……
朱勁松頭疼的想要薅頭發(fā)。
然后,朱勁松就本著朕要是掉了頭發(fā),你們誰都別想好過的原則,直接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全都扔給了朝堂上的一眾大佬們。
再然后,大明朝堂上的一眾大佬們就跟著一起掉頭發(fā)。
尤其是曾誠,在拿到朱勁松讓人送來的情報后,更是直接在內(nèi)閣里罵開了大街:“本輔能有什么辦法?本輔難道能變出人來?”
“緬甸、暹羅、交趾、林邑(老撾及高棉等地)、草原、遼東、烏思藏、朵甘思、棒子、九州島,再加上琉球,這不得遷移幾千萬百姓?”
劉懷文同樣也陰沉著一張臭臉。
要遷移幾千萬百姓?
一家百姓就算只給十兩銀子的安家費,那不就是上萬萬兩白銀?
這尼瑪,大明國庫都空虛成什么樣子了,上哪兒給他變出來上萬萬兩白銀?
當然,心疼國庫歸心疼國庫,要是讓劉懷文放棄那許多的地盤,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只有地盤大了,大明國庫的收入才能多。
比如說,草原上的牛羊并不是很值錢,但是運到中原就挺值錢,比如福建浙江的茶葉在本地不值錢,運到草原上就比其他地方更值錢。
這就是地盤大了的好處,不僅可以互通有無,還能提高國庫的收入。
所以,扔掉那許多地盤是不可能的,劉懷文是摳,但不是傻。
越想越頭疼,劉懷文忍不住嘆了一聲道:“要是其他那些蠻子的人能變少就好了?!?
曾誠尋思著你老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