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誰知道大明會怎么做?
粉絲在中原堂口出現的時間,起碼可以追溯到嘉靖年間之前,因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粉絲的制作方法。
所以,朱勁松在金陵城里喝碗老鴨粉絲湯,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唯一不合理的就是柯志明帶來的壞消息:“皇家學院電學分院實驗失誤,造成兩人死亡,房屋被燒毀十余間,整個電學分院被毀了大半,消息傳出之后,京城人心有些浮動,認為這都是皇家學院擅自引雷造成的。”
朱勁松心中一驚,繼而又強自鎮定下來,從柯志明的手里接過情報,慢慢看了起來。
大明皇家學院確實有電學分院,里面也有不少的牛人在折騰電池一類的東西,但是朱勁松怎么也想不明白,電學實驗到底是怎么能把電學分院毀了大半的。
這些瘋子把電磁炮給搞出來了?
別扯淡啦,大明現在對于電的研究也限僅于最簡單的電池,連電燈炮都還沒折騰出來呢,還扯什么電磁炮?
然而等朱勁松看過情報之后,心里也忍不住有些蛋疼。
錢聾十四年的十一月,富蘭克林在費城觀察到雷電與靜電放電現象的諸多相似之處,提出了雷電是一種自然的放電現象。
錢聾十五年,富蘭克林給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克里森寫信,描述了這樣兒一種實驗:他希望將一根長金屬桿豎立在高處等待雷暴云來臨。金屬桿分為接地通電和不接地絕緣兩種情況,而在第二種絕緣的情況下,則有希望將一定的雷電電力儲存在金屬桿中。
本來吧,這就是富蘭克林的一個猜想,但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克里森把富蘭克林的信件都收集起來,依靠信里的內容,編寫了一部《電實驗與觀察》。
而在錢聾十七年的時候,法國人達里巴在巴黎郊區成功完成了富蘭克林描述的實驗,證明了“天火”不過是一種強度超高的放電現象。
同年,富蘭克林主辦的《費城報》在聽說了歐洲的閃電實驗成功之后,刊登文章報告:雖然歐洲的閃電實驗大獲成功,但是在費城已經有人發明出一種更加簡單的實驗方式——我們使用絲綢手帕制作風箏,再連上金屬絲,在金屬絲末端系上一條干絲綢帶作為絕緣用途。當雷電云經過時,金屬絲末端就會和人的指關節出現放電現象,驗證了“天火”的放電實質。
而在最近,《電實驗與觀察》這本書也終于完成了譯制,電學分院的那些大學士們在拿到了《電實驗與觀察》的譯本之后就將之當成了寶貝,開始著手進行實驗復刻。
但是在成功復刻了法國人達里巴的實驗之后,電學院當中的那些大學士們并不滿足,反而順著《電實驗與觀察》當中提到的信息順藤摸瓜,直接找到了富蘭克林后來發表在《費報報》上的文章,然后又開始對這個實驗進行復刻。
“用絲綢手帕制作風箏,再連上金屬絲,在金屬絲末端系上一條干絲綢帶作為絕緣用途”,這些步驟都沒有問題,畢竟大明不缺絲綢,也不缺少制作風箏的匠人。
在風箏線的末端再掛一把鑰匙就更容易了。
但是,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風箏飛不起來!
盡管電學分院的那些牛人們想盡了各自辦法,但是風箏在雷雨天就是飛不起來,飛起來也會因為被雨水打濕而跌落到地面,根本無法重復富蘭克林的實驗。
到了這一步,基本上也就已經證明了富蘭克林所謂的風箏實驗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傻賊鷹式騙局。
可是皇家學院的那些牛人并不甘心僅僅只是證偽,反而又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能結全達里巴和富蘭克林的實驗來引雷,最好能完成雷電的存儲。
問題也正是出在了這里。
為了能夠得出更準確的結論,皇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