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歷朝歷代亡國之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
如果單純的從紙面來說,可能會有幾千幾萬種辦法能將皇權關進籠子,然而真正要往紙面上落時的時候,哪怕是皇權主動愿意被關起來,這幾千幾萬種辦法也未必能有一個靠譜的。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公權和私權的對立。
公權需要加強嗎?需要。
私權需要加強嗎?需要。
說白了吧,公權和私權都有需要加強的地方,也都有需要被削弱的地方,真正的關鍵之處就在于怎么讓兩者之達到平穩的狀態。
如果兩者之間出現了東風壓倒西風或者西風壓倒東風的情況,那么最后結果就只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就是公權強于私權,這種情況就跟中原堂口歷朝歷代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是沒有了皇權而已。
第二種可能就是私強大于公權,這就跟歐羅巴堂口的情況差不多,在這個前提下,一國之主到底是個演員或者是條狗都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只要不耽誤大家撈錢就好。
問題在于這兩種可能都不太適用于中原堂口,反倒是第三種可能,也就是徹底推倒再重來一遍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勁松才屈指敲了敲桌子,說道:“朕,有意對朝廷進行改制,第一個要改的,就是內閣以及六部。”
被朱勁松這么一說,曾誠等一眾大佬們頓時就來了精神。
大明的制度其實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挺操蛋的,比如說一個省的布政使是正二品,換到內閣的閣老就只有正五品或者從五品。
雖說一大堆人都在削尖了腦袋想要沖擊那個正五品的位置,但是這職級說出去多少還是有點兒好說不好聽的意思在里面。
朱勁松道:“以后不再設立六部,而是按需設部——比如把鐵道司從工部拆分出來成立鐵道部,又比如驛站系統從兵部拆分出來成立郵政。”
“具體怎么拆分,曾卿可以和諸位堂官們好好商量商量,回頭遞個題本上來。”
“除了六部之外,內閣自然也是要改的,首先就是內閣諸位閣臣的品級,從五品調整為一品,首輔為正一品,次輔為從一品,諸部也都在內閣的管轄之下。”
曾誠當時就愣住了,其余六部的大佬們在面面相覷一番之后,臉上的神色也多少都有點兒難以置信。
以前的大明吧,自從永樂年間之后,內閣的權柄就一天大過一天,甚至連六部當中的事情,內閣的閣老們都可以過問。
后來等到朱勁松重新建立了大明之后,大明的整體架構就跟崇禎十七年以前的大明差不多,也都是內閣加上六部五寺之類的結構。
問題是閣老們的權柄再怎么大,明面上的職級也依舊只是五品官,照著六部尚書們還差了老大一截,就算能過問六部的事情,那也得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行。
可是要按著朱勁松的說法進行改制,那就等于徹底讓內閣凌駕于六部之上,六部堂官們也正式變成了內閣的下屬。
問題是這還僅僅只是表面上的變化,真正內在的含義才是讓這些大佬們吃驚的。
把六部置于內閣之下就等于是加強了內閣的權柄,也就意味著皇權在對臣權進行讓步——曾誠曾大閣老這么牛逼的?能讓皇帝對他讓步?
尤其是像劉懷文這樣兒從玉皇山就跟著朱勁松造反的老人,又或者是朱二旦和朱三順兄弟兩個,望向曾誠的目光中都寫滿了不善。
曾誠也被朱二旦和劉懷文等人的目光嚇了一跳,回過神來后趕忙從凳子上站了起來,向著朱勁松拱手拜道:“陛下三思!”
“自太祖高皇帝廢除丞相制度以后,我大明就只有六部之制,后來永樂皇帝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