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幾個小工業就更不用說了,畢竟又不是隨便哪里都有煤礦,更不是哪里都能適合煉鐵煉鋼。
但是那個誰不是說過嘛,再小的問題,一旦乘以十三億這個龐大的基數也會變成大問題。
現在大明版的五小工業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算上遼東、奴爾干都司、交趾、緬甸、暹羅還有舊港、蘭芳等地,大明足足擁有接近兩千個縣,兩千多個縣有一部分是五小工業齊全,剩下的大部分都只是擁有一到三種小工業的工坊。
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量了。
而更要命的是,大明所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五小工業的工坊,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還有一大堆。
比如說山東布政使司,平均每個縣都有一家酒廠,像江浙福建一帶,更是平均每個縣都能有一家紡織工坊,每兩三個縣就能有一家茶葉相關的工坊,像蒙古布政使司那邊兒就更神奇了,各種罐頭工坊簡直就是遍地開花。
現在整個小破球上,其他國家所擁有的工坊數量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也趕不上大明的工坊數量多。
蒙古布政使司的扛把子甚至敢公然叫囂,說預計在十年之內,讓蒙古布政使司的罐頭產量超過整個歐羅巴的罐頭產量。
當然,這種屁話基本上聽聽就好,可千成不能當真——罐頭的生產技術剛剛從大明傳到歐羅巴那邊還沒兩年的時間,蒙古布政使司的罐頭工坊已經提前生產了好幾年,拿這個跟人家歐羅巴比,這他娘的不是欺負人么!
只是再怎么說,也終究是無法改變一個令人蛋疼的事情,那就是整個大明的各種工坊,一直都存在大量重復建設的問題。
如果是在人口數量過剩的情況下,重復建設倒也不是沒有好處,比如說原本兩個人的活交給三個人去干,不僅解決了工作崗位的問題,同時還提高了產能,也算得上是一舉多得。
然而在人口數量極其短缺的情況下,這種重復建設的問題就使得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變得更加明顯。
只是不管朱勁松怎么暗自頭疼,曾誠還是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各地的五小工業或者其他的工坊,眼下該是到了整頓的時候了。”
朱勁松嗯了一聲,問道:“曾卿所說的整頓,是如何整頓?”
曾誠斟酌著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遍地開花的各種工坊雖然有其好處,然則也是如今丁口數量短缺的根源之所在。”
“另外,各地都有了各種各樣的工坊,也在一定程度上面造成了產能的過剩——比如說江浙一帶,幾乎每個縣都有蠟燭工坊,原本一省之地的產量就足以供應整個大明的需求,現在幾個省都在生產蠟燭,這就使得蠟燭的價格一直上不去,海外諸國也吃不下這么大的產量,所以就使得蠟燭的價格一直都上不去。”
“另外,某些地方也并不適合發展某一類的小工坊,比如江西布政使司那邊兒就不適合搞什么罐頭工坊,然則在工部和戶部的要求下,江西布政使司那邊兒也有大量的罐頭工坊,這些罐頭工坊所生產的罐頭,無論是遠銷海外還是往大明各地銷售,其實都不如蒙古布政使司以及沿海各布政使司的罐頭。”
聽完曾誠的意見之后,朱勁松卻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然后又慢慢的曲起手指敲著桌子——工坊重復建設帶來的浪費是必然,以后慢慢走向合并,提高效率和競爭力也同樣是必然。
但是,大量的工坊合并,其實就意味著城市化的推進,而城市化的推進,又會帶來大量百姓要放棄田地、大量人口集中到一處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從而又會衍生出留守老人兒童、房地產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
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好解決嗎?不好解決。
不解決行嗎?不行。
放任各種工坊重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