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大明上國的自信
坑人也是要講究基本原則的——絕對不能把要坑的對象當做純粹的二傻子來看待。
威廉二世那家伙到底有多少個兒子不太好說,可是先從這家伙的眾多兒子當中先挑最為蠢笨的那個來捧,難保會引起這家伙的警覺,從而導致計劃失敗。
反倒是在不知不覺中捧殺他比較聰明的兒子更容易實現。
皇室之間父子相忌的裂痕一旦種下,再想彌補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當然,朱勁松和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算計人從來都不會可著一個人算計,而是會可著一群人算計。
比如說,在算計哈布斯堡家族的同時也會算計路易十六和喬治三世、保羅一世以及杰斐遜他們,畢竟都是歐羅巴那旮沓的,還是讓他們一起倒霉比較好。
而朱勁松算計路易十六他們的方式就很先進了。
朱勁松先是邀請了路易十六和保羅一世、喬治三世還有杰斐遜一起逛逛京城,先是花了一天的時間逛了逛長城,接著又花了兩天的時間,帶著路易十六等人好好逛了逛京城的城里城外。
其他的算計?
沒有其他的算計了,僅僅只是帶著路易十六他們逛了逛,朱勁松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是因為離的比較遠,所以需要用各自亂七八糟的方法算計,可是路易十六他們幾個就在大明,自然也就用不著其他的方法了。
只需要帶著他們幾個好好逛一逛大明,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現在的模樣,讓他們見見大明百姓的生活,就不會再有其他的任何問題。
路易十六等人的反應也證明了朱勁松的計劃是可行的。
現在的大明,正處于一個整體上升的階段——除了軍事實力上的強大,逐漸富裕起來的百姓也不再像大清時期一樣麻木不仁,反而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感覺。
比如說衣裳。
大清那時候,老百姓有個屁的衣裳,窮點兒的一家有那么一兩套打著補丁的衣裳就算不錯了,稍微好一點兒的也不過是褂短打之類的玩意,因為便宜,只有那些官老爺們以及那些鄉賢士紳們才能穿得起綾羅綢緞。
當然,按照大清的一貫尿性,就算那些官老爺和鄉賢士紳們能夠買得起更好的衣裳,也只能穿大清朝廷允許穿的那些玩意,想要穿大明制式的衣裳是完全不可能的,誰敢穿就殺誰。
到了大明就不一樣了。
大明是你樂意穿什么就穿什么,什么明黃之類的避諱根本就不存在,只要不是正大光明的穿著五爪龍袍就行。
所以,大明百姓穿什么玩意的都有,既有穿著傳統明制衣裳的,也有人穿上了從歐羅巴那邊兒傳過來的上衣、褲子分離的衣服。
再加上聚集在大明京城的蠻子們本來就多如牛毛,以至于京城多少都有點兒萬國衣衫博覽會的意思。
說白了,這是一種文化上的自信,就跟當年嗩吶傳入中土的過程一樣。
是的,嗩吶這個中原堂口的傳統民族樂器其實是從波斯傳入中原的,就跟李二當家的時候引入了大量的龜茲音樂一樣——李二覺得龜茲音樂好聽,所以龜茲音樂就變成了大唐的,敢說不是的都被李二埋土里去了。
再比如說發型。
眾所周知,大清時期是實行過剃發令的,只允許百姓留著金錢鼠尾的發型。
金錢鼠尾這個發型跟電視劇里面的大辮子可不是一回事兒,那是經過美化以后的,而且是晚清時期才出現的,早期的金錢鼠尾是整個腦袋只允許后腦勺那里留下銅錢大的一小片頭發,標準是編成辮子之后必須能穿過銅錢的方孔,其余地方的頭發必須得剃的一干二凈才行。。
不符合標準的怎么辦?
當然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