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純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大明自然要準備遷移百姓去天竺,畢竟那么大的一塊地盤,不遷移百姓過去豈不是荒廢了?
可是從實際的角度來看,所謂的遷移百姓就像個笑話——按照戶部的統計數據來看,大明現有丁口是五萬萬又七百萬,比大清丁口數量最多的時候還要多出來一兩億。
多出來一兩億的人口,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挺多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卵用。
首先就是遼東和東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交趾、緬甸、暹羅、舊港、蘭芳、棒子等等地盤都已經歸大明所有,現在都是大明的布政使司。
在這些地盤歸屬大明之前,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還有曾誠、劉鶴鳴等一眾文武大臣們可沒干什么好事兒。
基本上就是留地不留人的操作。
要說殺戮太重那是肯定的,臭了名聲也是必然,可是這么做的好處也很明顯——只要遷移百姓過去,這些地盤就能穩固下來,絲毫不用擔心像永樂年間的交趾一樣降而復叛。
其次則是朱二旦和朱三順出海就藩。
這兩個家伙的封地一個是阿拉斯加,另一個則是路易斯安那,這兩個地盤同樣也需要遷移大量的百姓,別說什么十萬二十萬,就算遷移兩千萬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根據朱勁松和曾誠、劉鶴鳴、劉懷文等人的估算來看,大明未來要向這兩個藩國遷移足足兩萬萬百姓。
這樣兒一來,五萬萬百姓不僅不顯得多,甚至還有種明顯不夠用的感覺。
地廣人稀!
再次沉默了一會兒后,劉懷文才開口道:“東條小次郎和東條二十八就算再怎么狠辣,他們也不可能馬上就掃平天竺吧?只要等到明年,咱們大明的丁口數量就會再多一些,說不定還有機會達到五萬萬又五千萬的水平,到時候自然也不用擔心無民可遷。”
只是曾誠卻淡淡的瞥了劉懷文一眼,反問道:“就算咱們大明有足夠的百姓可供遷移,可是戍邊的軍隊是不是也要增加?”
劉鶴鳴當即就點頭應道:“不錯,為國戍邊乃是我輩天職,倘若要遷移百姓去天竺,咱們大明的軍隊自然也要在天竺駐扎以守衛咱們大明的疆土,保衛咱們大明的百姓?!?
被曾誠和劉鶴鳴這么一說,劉懷文頓時就有些傻眼了——增加在天竺的駐軍可不僅僅只是增加幾個軍營就行的,比如說天竺跟奧斯曼搭界的地方就得設立崗哨,同時也要有備戰的軍隊。
這就意味著大明的軍隊數量必須要增加,同樣也就意味著五軍都督府的軍費預算要再創新高。
再往深了想,就需要考慮當地環境的治理——根據錦衣衛的情報來看,天竺那邊兒的環境基本上就是要多爛有多爛,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禍害不到,大明想要遷移百姓過去,自然要好好治理當地的環境。
除了環境之外,還有公路、橋梁、河道、鐵路、電力、驛站、社學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也需要投入。
這些亂七八糟的投入加起來,大明國庫……
劉懷文忽的打了個寒顫,低聲道:“這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咱大明的國庫又向來空虛?!?
朱勁松自動忽視賣慘哭窮的劉懷文,只是將目光投向了柯志明:“錦衣衛方面有沒有估算過東條二十八和東條小次郎的進度?他們大概還需要多久才能掃平天竺?”
柯志明躬身拜道:“啟奏陛下,大概再有半年左右,整個天竺境內就會基本平定,一年之后,天竺就只會剩下一些東條小次郎搞出來的維持會,剩下的三哥都會成為勞工?!?
朱勁松剛剛消下去不久的殺意再一次冒了出來。
關東軍?
維持會?
這些倭奴還真他娘的會取名字!
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