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安排看他們不順的人手去留學,要安排也肯定會安排他們的心腹以保證他們對倭國的控制,而且大明也沒有特意針對那些倭國的留學生,那些倭國所謂的遣明使原本也不應該對光格賤仁不爽才對。
問題恰好就出在大明沒有特意針對那些倭國的遣明使上面。
眾所周知,中原堂口的百姓很少會拿自個兒身上的血脈來說事兒,畢竟是幾千年的傳承,誰家祖上還沒出個皇帝或者名人啥的?可能姓王的剛站出來說自家五姓七望的輝煌歷史,姓武的就會站出來說一句是我家祖上讓你們成為歷史的。
可是倭國就不一樣了,別瞧倭國那個破地方不怎么樣兒,但是窮講究的規矩卻是一點兒也不少,像是某些井上、渡邊、松下之類的倒還好一些,畢竟也算是有名有姓了,而某些像黑夫、黑田之類的就屬于低人一等的賤民。
這種通過姓氏來劃分高低貴賤的行為在倭國也可以算是遺毒無窮,直到光格賤仁和德川家齊各自派遣了一大堆的遣明使來大明留學,也依舊無法避免這種情況。
唯一不同的是德川家齊因為是江戶幕府的話事人,實際上掌握著倭國,所以靠向德川家齊的那些留學生也大都是等級比較高的貴族,而光格賤仁因為虛有其名卻無其實的原因,靠向光格賤仁的就大多是些低等貴族乃至于平民。
于是乎,就在大明好不容易拿出了宗主國的姿態,沒有正大光明的把這些遣明使當成狗一樣使喚的情況下,這些遣明使之間反而先亂起來了!
貴族遣明使之間互相看著不順眼,貴族和平民遣明使之間互相看不順眼,甚至于平民和平民遣明使之間也他娘的互相看著不順眼!
在大明的時候還好一些,畢竟大明的官府不會慣著那些矮矬子,抓到敢毆斗或者鬧事兒的就是一頓好打,打完了還得再關幾天,情節嚴重的可能就直接遣返了。
但是在回到倭國之后,那些遣明使之間的矛盾就徹底爆發了!
我在大明不敢鬧事兒,我還不敢在倭國鬧事兒?
比較湊巧的是,偏向于德川家齊的那些遣明使原本在倭國的生活就算不錯,回到倭國之后更是會受到德川家齊以及各自家族的重用,因此回到倭國的遣明使也是德川家齊派系的為主。
而光格賤仁一系的遣明使卻大多出身低微,早先一些回去的遣明使不僅被德川家齊排斥,就連各自背后的家族也因為德川家齊的原因而不敢重用他們。
好死不死的是光格賤仁這個人形圖章卻在這個時候玩了一波騷操作——光格賤仁大力提拔了那些出身比較好的光格系遣明使,對于出身低微的光格系遣明使不能說是視而不見吧,但是也沒給他們應有的待遇,起碼跟那些出身比較高的遣明使們比起來是多有不如。
這就讓那些出身低微的遣明使們很是不爽。
倭國的添黃現如今已經降格成了天王,從江湖地位上來說就等于大明皇帝的兒子級別,這個沒錯吧?
倭國的平民在大明的地位低于大明百姓,跟法蘭西人的地位差不了太多,但是遠強于其他那些蠻子國家的平民,這個也沒錯吧?
所以,你丫一個連兒子級都不如的倭國添黃,你踏馬有什么資格不拿俺們這些遣明使當一回事兒?
大明爸爸家里都不咋講究的出身即地位,你區區一個倭國倒還當回事兒了?
然后,大量不爽的遣明使就開始琢磨著該怎么改變倭國。
眾所周知,想要改變倭國,最好的辦法并不是從添黃那里開始改變,而是從幕府將軍那里開始改變——添黃只不過是個人形圖章,說話的力度還不如放屁,反倒是幕府將軍掌握著倭國實權,說話很有力度。
而且光格賤仁添黃并不是特別親近大明,這些年也沒聽說大明皇帝給他賞賜過什么東西,也沒聽說他主動去大明朝覲,而幕府將軍德川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