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靠譜,三島之地甚至還出現了一個上任只炸管道然后就拿退休金、保質期比生菜還短的戰士話事人。
傻賊鷹當然也沒比歐羅巴強到哪兒去,要不然拜振華同學也不會登上寶座,更不會出現傻賊鷹內部開片由二毛開始的天大笑話。
然而同樣是大朝廷制的布爾什維克直接搬過來用也未必就能行。
直接照搬布爾什維克的那一套存在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大明現在并沒有那一套理論的生存環境。
兔子之所以可以搞布爾什維克,是因為當時的大清已經徹底涼涼,中間禿子接手堂口之后又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學自西方的那一套也不靠譜,所以后來才有了兔子學習毛熊搞布爾什維克,為的是救亡圖存。
但是現在,大清這才涼了幾年?
甚至在大清還沒有涼的時候,人家還在拼了命的宣揚皇帝英明、皇帝愛民如子、有錯的只是一小部分官老爺、大家伙兒應該盼著青天大老爺的那一套理論。
當然不能說這套理論是錯的,因為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是這么宣揚的。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錢聾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包衣阿哈們在宣揚這套理論的時候,錢聾還自我吹噓出一個十全武功,此時的大清也沒有遭到列強的毒打,還沒有賠完英國賠倭國、割完青島割旅順的恥辱。
所以,當朱皇帝舉起反旗要反清復明的時候,天下百姓依舊愿意相信帝制,以致于當時根本就沒有那套理論的生存土壤——如果朱皇帝當初喊的不是反清復明而是直接搞按需分配那一套理論,最有可能出現的不是天下景從、四處反清,而是天下人都集結在錢聾的身邊幫著錢聾一起來打朱皇帝。
搏個從龍滅賊之功,不比全心全意給那些泥腿子們當仆人要強的多?
彼時的中原堂口,還沒有經歷過即將徹底亡國滅種的痛。
然后吧,大明就變成了現在這個鳥樣兒——大明有皇帝,而且朱皇帝屬于那種沒人能夠制約的開國之君,但是大明又有內閣,內閣的權利也一點兒不比皇帝的權利小。
尤其是在皇帝慢慢放權的情況下,內閣甚至可以直接頂替皇帝的作用。
因為朱皇帝直接明確了內閣的江湖地位。
這個說起來其實很好笑,因為朱老四當年折騰出內閣的時候是把內閣閣臣們當做秘書使用的,后來等過了仁宣二帝之后,內閣的權柄才慢慢大了起來。
但是權柄歸權柄,實際上能夠領導六部的內閣閣老們品級卻不算高,所謂的領導六部其實也是名不正且言不順,另外還有司禮監制約。
現在朱皇帝則是明確了內閣的品級、職責,即內閣首輔大臣為正一品,其他幾個輔臣的品級定為從一品,而諸部的尚書則是被定為了正二品。
與之對應的,則是大明原本的六部以及后來增設的窮酸部、由鐵道司升格而來的鐵道部等等一大堆的部都明確置于內閣的管理之下,除了首輔大臣外,剩下的六位閣老每個人都得分管一攤子事兒,差不多算是責任明確到人。
與內閣并列的還有五軍都督府,內閣的首輔大臣可以問過軍府的事兒,但是也僅僅只是過問——可以問,但是沒有決定權,軍府的決定權掌握在軍府大都督的手中。
御史臺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噴人,皇帝、文武百官全都是他們要盯防的對象。
然而御史臺也不歸內閣管,真正能管到御史臺的是御史衙門,與之同列的還有一個都察院,這兩個衙門都不歸內閣管,而是直接向皇帝負責,其中御史衙門當中除了在京城的一部分御史的負責是噴人,剩下的則是負責承擔了檢的職責,都察院則負責連審帶判。
而大明律的最終解釋權卻又在刑部。
總之就是各種亂七八糟的部門都有,彼此之間的職責也很明確,彼此之間既要互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