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章……依舊占坑,現在正在全力修改前面的占坑章節,已經修改到第五百二十八章,正在一點點的趕進度。
同樣是一國之主,但是一國之主跟一國之主是不一樣的。
光格賤仁身為倭國之主,真正能控制的地盤也就只有倭國京畿以及近畿幾個親近倭國朝廷的藩,想要摸查整個倭國的麻風病情況,其難度不亞于登天。
但是當朱皇帝決定要讓各個地方官府摸查麻風病的情況后,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爺們就立即行動起來,官府里的衙役們直接把消息帶到各地的農會,隨后再由各個地方的官老爺們整合消息,將之反饋到內閣。
只是反饋回來的消息讓朱皇帝很是懵圈。
大明有沒有麻風???
有。
但是跟倭國那邊沒幾天時間就傳了一大片相比,大明這邊兒的麻風病就很迷。
大明本土的人口密度確實不算高,畢竟只有五億多點兒的人口,占據的地盤卻高達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完全稱得上是地廣人稀,麻風病傳不起來倒也能理解。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大明的人口流動性可是要遠遠超出倭國的。
隨著鐵路、公路的慢慢普及,大明百姓的流動性也隨之而增加,尤其是大明還廢除了路引制,這也就使得大明的人口流動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而人口流動性大,往往又意味著麻風病的傳播速度會增加。
按照大明現有的人口流動性來計算,傳播性相當強的麻風病居然沒能傳播起來,這就真的很神奇了。
直到拿著各地方官府的奏疏和錦衣衛的情況互相印證之后,朱皇帝才算是搞清楚了問題的關鍵。
得益于朱皇帝摸著兔子過河的好習慣,各地方官府在發現治下有麻風病人出現的第一時間就會直接選擇封鎖村子,附近能夠調動的醫生、藥材和糧食直接堆過去,直到把麻風病人都治好才會解除封鎖,麻風病自然是想傳也傳不起來。
更重要的是,大明百姓的生活條件比之大清要強出了無數倍。
所謂生活條件方面的強,并不僅僅指的是糧食儲備方面,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說衣,大清時候的農村,普通人的家里別說人人有新衣穿了,一個五口之家能找幾兩件完好的衣裳都那純屬做夢,鞋子更是以只能草鞋為主,很多人在下地干活的時候干脆選擇赤腳,被草劃傷、被石子硌傷簡直就再正常不過。
再比如說食,大清那時候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點兒油腥,鹽也屬于死貴死貴的戰略物資,百姓長期處于缺油少油的狀態,就算家里有只老母雞,下的蛋也要拿去換其他日常所需的東西,身體的抵抗力自然也高不到哪兒去。
現在的倭國就處于這么一個階段——經常被劃傷,身體的抵抗力又不高,真要是出現麻風病傳染的情況當然就會一傳一大片,而大明百姓雖然離人人能穿綾羅綢緞、頓頓吃肉吃到膩的生活還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卻也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偶爾能吃肉的日子,身體的抵抗力自然也要高的多。
眾所周知,麻風病這玩意之所以被稱之為窮病,不光是因為這玩意能掏空患者的家底,貧窮地區多發也是其被稱之為窮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旦遇上大明這種百姓生活條件比較好而且官府還極其不講理的喜歡拿醫生、藥材砸人的氪金玩家,麻風病就算想快速傳播也沒辦法。
我也是這種狀態——睡不夠,出虛汗,腦子不夠用,敲鍵盤都能敲到腦袋昏沉加手指疼痛,這踏馬就是小感冒???
另外,新的變種馬上要來了,大家還是想辦法準備一些拉肚子的藥,再不濟也要準備一些塑料袋……
德川家齊的臉色當即就黑了下來。
現在倭國那些良民、賤民跑到大明商人的周圍躲藏,幕府方面能怎么辦?
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