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問道:“那是什么人?”
馬典史心中一突,以為劉知縣發現了什么,但是看他的表情更像是隨口一問,于是答道:“下官的一位遠房親戚的家人,送來書信說是要在咱們東安縣做一筆買賣,讓下官介紹些商人。”
劉同仁一聽,來了興趣,問東問西。
馬典史心中暗罵,但是還是耐著性子亂編了一通。
說是自家這位親戚做的是糧食生意,家大業大,想來東安縣這邊賣糧,托自己介紹一些買家。
劉同仁一聽,眼睛放光:“馬典史,你這位親戚要是來了,一定要知會本縣。本縣對于商賈一道也頗有興趣,想要跟這位沈公子討論一二。”
說完就離開了。
馬典史嘴上答應,心中卻是暗呸了一聲。
劉知縣明顯是想找個冤大頭來承擔這次永州府攤派的任務,至于會不會坑人,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民不與官斗,何況一個小小的商人。
坑了也就坑了。
敢跟反賊談生意,劉知縣你真不怕自己的腦袋不安穩啊。
馬典史心中暗暗吐槽,搖搖頭回了自己的小院。
……
王文龍回去之后將馬典史的信息和之前自己搜集的信息互相印證了一番后,立刻寫信,然后派人送回了谷村。
谷村作為新地盤,沈墨自然是要在這里坐鎮的。
整個總鎮署的人一大半都跟了過來,李家大宅比焦家大院要大,房子也多了不少,所以村公所和總鎮署合在一起辦公也很是綽綽有余。
看完王文龍送回來的信,沈墨叫來鐵牛和李志遠開會。
“楊村楊氏,祖上在前明的時候不僅出過兩位知縣,一位知府,甚至還有一位在南明弘光朝當過戶部侍郎。韃子占了湖南之后,楊氏是第一批主動降清的鄉紳。現在,從滿清順治年間到現在,楊氏已經出了三位舉人,兩位進士。現在楊氏族長楊鴻軒的長子楊成澤在康熙十六年中了二甲進士后平步青云,現在是衡陽知府。”
“衡陽不就是吳三桂稱帝的地方嗎?這楊成澤能當衡陽知府,顯然不一般,看起來很受康熙的器重啊。”
沈墨介紹完了楊氏的背景后,李志遠驚訝道。
沈墨點點頭道:“這位楊成澤雖然是個文官,但是領兵的本事還不錯。吳三桂叛亂的時候,他還在常德府當知縣。吳軍攻城的時候,當地守將不戰而逃,楊成澤帶領守軍守城,給清兵援軍爭取到了時間,最后迫使吳軍大敗。從那以后,這位就一路平步青云,兩年后就升到了衡陽知府。”
“這個人是個鐵桿漢奸,心狠手辣,對于治下所有起來反抗的勢力都會毫不手軟的鎮壓,可以說是手上沾滿了各路義軍的鮮血。衡陽是吳三桂的‘帝都’,清廷派他當知府,就是想讓他徹底肅清吳三桂的余孽。”
“而這個楊成澤知道自己得罪人太多,所以在自家的老家楊村親自編練了兩百名家奴作為家丁,裝備了弓箭長矛大刀這些兵器,甚至還有一部人還著甲。據說,這是康熙御筆親批的。”
“除了這兩百名家丁,楊氏另外還有家奴丫鬟一百多人,家中田產超過萬畝,無論在東安縣還是永州府乃至長沙城里都有店鋪。這廝不僅是個酷吏,而且還是個大貪官,每到一地任職,只做兩件事:一是剿匪,二是斂財。楊氏現在能成為東安縣實力最大的地主就是這么來的。”
鐵牛聽得“嘭“的一拍桌子大聲道:“這種鐵桿漢奸最該死,好好的江山就是這種人太多了才被韃子給占了去。就他家了!”
李志遠也點頭道:“這的確是個合適的目標,不過一旦我們向楊氏動手,恐怕很快就會引起清廷的注意,一定要做好楊成澤報復的準備。”
沈墨點點頭道:“楊成澤遠在衡陽,等他知道了黃花菜都涼了。再說,他即使知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