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結社這種事情自古就有,明朝中后期更甚。
讀書人結社,官員結社,普通百姓也結社,甚至家奴妓女等社會最底層的人也紛紛起來結社。
結社的本質是為了抱團取暖,互相幫助。
沈墨現在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政治口號和執政策略,他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將這些東西能夠接納吸收消化,然后去推廣,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去信仰,來追隨他,跟他一起踐行。
所以李元武等人提出的結社建議正好暗合沈墨的打算。
不過理想社必須牢牢掌控在沈墨自己手中,所以他對于李元武等人的建議,并沒有立即答應。
理想社這種基于信仰基于理想,因為思想上的認同而結成的社團,其實就是后世黨派的雛形。
所以必須要有嚴密的章程和組織架構,這樣才能成為沈墨達成志向的最有力的武器,絕對不能輕易的假于他人之手,必須由自己來親自來籌辦。
不過李元武等人卻有倡議之功,以后理想社壯大之后,他們只要自己不犯錯,必然是其中的元老。
沈墨對于李元武等人的倡議表示了極大的贊賞,不過也明確告訴他們結社一事事關長遠,不能馬虎行事。
根據李元武等人的想法,理想社之中的成員都應該是跟他們一樣讀過書的富家子弟,家世好,年輕,富有才干。
但是就憑這一點已經跟沈墨提出的“平等論”是相悖的。
嘴上喊著人人平等,但是如果加入理想社都做不到人人平等的話,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沈墨自然不會同意。
按照他的設想,任何人,只要接受并堅決擁護蕩寇軍的信仰和政策,并且努力踐行,無論他是出身官員還是家奴,亦或是佃戶甚至是妓女龜公,都是有資格加入理想社的。
否則的話,理想社就成了一群富家鄉紳弟子自嗨秀優越感的地方了,毫無意義。
李元武等人雖然微微有些失望,但是卻對于沈墨的胸懷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位沈先生是在真正踐行自己提出的“平等論”,而他們這些人卻依然抱有門戶階層之見,這讓他們感道一絲羞愧。
“總鎮胸懷如海,是我等狹隘了。”
眾人鞠躬慚愧不已。
在掌握了所有的工作流程之后,李元武等人帶著沈墨派給協助他們分田的吏員以及農會代表回雙牌縣去了。
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以及踐行蕩寇軍綱領的決心,準備先從自家開始分田。
李元武的父親對李元武擅自殺了雙牌知縣去投賊,一開始是很不理解的,大罵李元武是要把李家代入萬劫不復之地。
但是李元武將懷里的《蕩寇集》小冊子放到他爹面前道:“沈先生志存高遠,絕非一般反賊可比,你看看這個就明白我為什么要這么做了。”
說完轉身就走,帶著他編練的鄉勇去先分自家的田地。
李老爺子也是個秀才出身,看了一宿《蕩寇集》,終于明白了兒子為何對沈墨這個反賊頭子如此推崇了,對心腹家奴嘆道:”若此人能夠堅持下去,日后驅逐韃虜,得天下者必此人也。既然我兒已經有了抉擇,那我這個當爹的也不能拖后腿。你去把所有的下人全部召集起來,我有話要說。”
李元武分自家的田,李老爺子就釋放自家的家奴。
李家的家奴們也早都聽說過零陵縣那邊的各種消息,此時得到自由身,也是驚喜不已,對著李老爺磕頭謝恩。
但是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意走,要留下繼續伺候李家。
李老爺子無奈,也的確需要有人伺候,道:“既如此,那就簽訂雇工契約,按月給你們發放月錢。”
其他任氏,張氏以及蕭氏的當家子弟,回到家中以后也紛紛想方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