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到了衡陽之后,立刻召集軍中大將以及衡陽的主要官員議事。
說是議事,其實就是老于的一言堂,他來說,其他人聽,這是老于的風格。
該商量該思考的早都想好了,議事也只是宣布一下而已。
這一點跟沈墨倒是一致,開會都不喜歡說廢話浪費時間。
說了些約束部隊不得擾民,又讓衡陽當地官員們幫忙籌備糧草等事,于成龍很快就將話題轉到了永州失陷上面。
永州失守的太快,快的有點詭異,別說于成龍了,就是衡陽自知府楊成澤以下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沈墨為首的這伙反賊是在是太古怪了。
于成龍依然一身戎裝,右手邊放著康熙賜給他的尚方寶劍,神情嚴肅冷峻,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都說說吧,說說對沈墨這伙反賊的看法,還有接下來的仗有什么想法。隨便說,不要有什么顧慮。”
老于破天荒的征詢下面人的意見,也是因為他只有過剿滅小股盜賊的經驗,對于沈墨這種巨寇的確沒有什么經驗,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看著這位白發蒼蒼,神情冷峻的巡撫大人,又擺出一幅一言不合就要用尚方寶劍斬人的架勢,下面的官員誰都不敢先開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著頭不說話。
原來的湖南巡撫龔永望在剿匪平叛這種事上一向都是保守派,下面的官員們知道了這一點也就順著他的想法來說。
現在這位新任巡撫新官上任,外界傳言這位不是個好相處的,所以都不想當出頭鳥,生怕沒說到這位新撫臺大人的心上而被記到了小本本上。
于成龍對這些人的心思洞若觀火,看得一清二楚。
官場的風氣自來如此,遇到事情先不管最好的辦法是什么,而是先揣摩上官的意思。上官釋放出信號后,下面的人就順著他的話來說。
朝廷也是一樣,大臣們說話前都要先揣摩皇帝的意思,而不是直抒胸臆。
和平年代還好,若是遇到外敵入侵,國勢飄搖之時更是如此。皇帝想打,下面的臣子就多是主戰派。
皇帝想求和,那臣子們自然多是求和派。
所以歷史上很多奸臣,并不是一開始就想當奸臣的,而是揣摩上意嘗到了甜頭以后就變本加厲的開始舔皇帝,不干正事,最后就淪為了徹頭徹尾的奸臣。
官員們說白了就是一群依附皇帝存在的政治生物,趨利避害是他們的本能,媚上就成了一種為官的基本技能。
于成龍當了二十年官,各種官員見得多了,自然明白這些,干脆也不等了,冷哼一聲,一指左手邊第一個人道:“你來說!”
被點名的正是衡州知府楊成澤。
楊成澤被點到也不意外,畢竟他是知府,永州失守的消息還是他派人報給于成龍的。
這片刻功夫心中已經有了腹稿,聞言出列先行禮道:“撫帥,下官先行請罪。沈賊圍城之前,永州知府劉光耀曾派人前來衡陽找下官求援。彼時,衡陽本就兵少,且境內尚有不少吳三桂的余孽乃至其他盜匪滋擾生事,所以當時實在沒有多余兵力救援永州。這幾天下官招募了數千鄉勇,準備輸往永州,誰知永州城卻已經被反賊所破。下官這幾日寢食難安,今日正好得見撫帥,故特向撫帥請罪。”
這就是楊成澤當官的的智慧了。
他知道朝廷日后肯定要追究永州失陷的責任的,永州知州劉光耀就算被反賊所殺,那其他相關的人肯定也要擔責的。
最主要的就是劉光耀之前求援周邊府縣的主官們,尤其是他這個衡陽知府,那可是永州最近的一個府,而且兵力也比永州要多不少。
他不去救援永州也有他自己的考慮,一個如他剛才所言,衡州境內的確也不太平。
吳三桂雖然死了,但是衡陽作為他昔日稱帝的地方,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