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永州總兵李光地的失敗,以及永州失陷,還不足以讓長沙的八旗駐守將軍烏梁海重視的話,那么這一次于成龍的全軍覆沒就足以引起了烏梁海的重視。
永州已經失陷,如果沈墨繼續進軍的話,下一步就是衡陽了。
衡陽可是真正的湘南重鎮,還是吳三桂昔日稱帝的京城,若是衡陽失陷,那不僅整個湘南會徹底落入反賊手中,而且造成的政治影響也將是巨大的。
清廷在湖南好不容易慢慢恢復的秩序也將重新崩潰,清廷的威信也將受到嚴重削減,湖南乃至周邊省份的反清武裝更會士氣大振。
這一系列的嚴重后果是烏梁海無法承擔的,所以在得到于成龍兵敗被俘的消息后,烏梁海驚愕之余急忙調集長沙附近八旗駐守兵力五千人(含漢八旗以及綠營兵共兩萬,攜帶十門紅衣大炮南下衡陽。同時,考慮到反賊水師厲害,所以又給駐守在岳陽附近的正在洞庭湖剿滅水匪的一支清軍水師發去了調令,讓他們南下協助作戰。
同時,又以八百里加急給北京的康熙皇帝緊急求援,讓他派遣更多的兵力來防守。
烏梁海是正白旗的人,并不是一個喜歡冒進的人,做事情很保守,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所以面對湘南的局勢,他想到的是只要守住衡陽,至于收復永州等失地,那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紅衣大炮原來叫做紅夷大炮,是明朝人根據打撈繳獲的歐洲殖民者的長身管火炮改良后制造的一種大口徑長身管,前裝滑膛炮。
明朝的時候中國人把當時的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統稱為“紅毛鬼”,他們又屬于西夷,所以這種大炮又被叫做“紅夷大炮。”崇禎六年的時候,被袁崇煥誅殺的皮島守將毛文龍麾下參將孔有德和耿忠明率部投降后金,將紅夷大炮和相關的工匠炮手都帶去了遼東。
從此以后,滿清就有了紅夷大炮。只不過他們也是屬于明朝人口中的蠻夷之列,所以自然不喜“紅夷”二字,于是改為“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在后來滿清征服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攻城略地無往不利。康熙八年,康熙讓比利時人南懷仁在紅夷大炮的基礎上設計改良了三種型號的火炮,分別是輕型火炮“神威將軍”型,以及中型火炮“神功將軍”型,重型火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型。
康熙對于制造火炮非常重視,整個康熙年間總共鑄造了九百多門火炮,是清代鑄造火炮最多的時期。
其中兩千斤以上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火炮有一百多門,五百斤至兩千斤的”神功將軍火炮也有兩百多門,剩下的全都是五百斤以下的輕型火炮“神威將軍”。
這些火炮鑄成之后,管理的非常嚴格,大部分都在京城,剩下的被分配地方上的戰略要沖,由八旗駐守將軍調配管理。
之前孔有德投降滿清后,黃太吉專門成了一個“重兵”營編入八旗,專門操炮。這個“重兵”營全部由漢軍組成。滿洲兵你讓他拼命可以,但是操炮這種技術活還是不行的。
但是自三藩之亂后,康熙對漢人更加的提防了,所以撤銷了“重兵”營的編制,直接將這些火炮讓滿人將領管理,但是下面操炮的主要還是漢軍。
沒辦法,滿腦子肌肉的八旗兵指望不上。
烏梁海這次帶來衡陽的十門紅衣大炮,兩千斤以上的重炮沒有,五百斤到兩千斤的有四門,五百斤以下的六門。
這種火炮行動遲緩,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用來攻城或者守城很好用,但是用來野戰的話卻不合適。烏梁海想的也是用這些大炮來守住衡陽。
……
沈墨被打扮的跟個狀元郎一樣,一身紅色狀元袍,頭戴烏紗,兩邊插著大紅花,騎著一匹白馬,在一群腰間纏著紅綢布的親兵簇擁下,喜氣洋洋的帶著迎親隊伍向著豐韻樓出發。
沈墨也沒有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