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勒爾錦也是康熙身前十幾位親近大臣之一,以前曾經跟著鰲拜打過不少仗。
但是此人并不是屬于鰲拜的黨羽,在鰲拜倒臺之后因為能征善戰被康熙親近重用,給封了一個順成郡王。如今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之前吳三桂叛亂的時候,勒爾錦跟明珠被康熙委派率領清軍跟吳三桂手下大將林興珠、韓大任交過手,算是如今康熙麾下滿人大臣里為數不多的一員經驗豐富的大將,還獲得了一個“常勝將軍”的稱號。
勒爾錦收到康熙的旨意之后,立刻開始調兵遣將,三日之后帶著挑選出來的兩萬清兵出了京城,向湖南而去。
而掌管內務府的明珠則也在三天之后,派了一隊喬裝打扮的人馬非常低調的離京,向著永州而去。
這一行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找到于成龍,確認他的死活。如果死了就回去復命。如果沒死,那就制造一個事故讓于成龍“殉國”。
另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探查沈墨的真正底細,順便再弄幾支蕩寇軍的燧發槍回來研究一下。
而編練火槍兵和制造大量火器這兩件事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雖然沈墨如今才占據了湘南一隅,只有三府一州之地,但是康熙卻已經給出了足夠的重視。
在康熙看來,若是這樣還不能剿滅沈墨的話,那才是沒有道理的。
三藩之亂剛剛平定才一年時間,天下人心未定,若是湖南再次亂起來,那這天下恐怕就要起大亂子了。
這已經是康熙能夠拿出的最大力量了,因為整個天下就跟篩子一樣,到處都在漏風。各省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波接著一波。山東河南等地現在白蓮教也搞得當地官府焦頭爛額。
草原上的蒙古葛二蛋也不老實,天天搞事情。
遼東的沙俄人也在燒殺搶掠,毫不掩飾他們對于中國領土的覬覦之心。
琉球的鄭氏集團雖然之前在福建吃了大虧,但是卻根基未損,依然保持著強大的軍力,威脅著福建沿海。
種種事端,讓一向自詡英明神武的康熙也感覺有點力不從心,焦頭爛額了。
“這天下實在太大了,漢人實在太多了。”
等到身前沒有人的時候,臉型瘦長,臉上因為小時候出天花留下滿臉疤痕的康熙坐在龍椅上長嘆一聲。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些漢人就不能老老實實的過日子,為什么就一定要起兵造反嗎?
難道他們不怕死嗎?
康熙雖然很喜歡讀漢人的書,也了解漢人的風骨,但是卻依然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要是沈墨在的話大概會告訴他,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歷朝歷代每個時期都有農民起義,只是在元清這兩代,農民起義的根源一個是階級矛盾,還有一個是民族矛盾。
時間一晃到了五月中旬,湘南的局勢總體上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但是小的戰斗每天幾乎都在發生。
在鐵牛和程凱兩位蕩寇軍大將的主導下,湘南的治安戰以很高的效率在持續推進。
對于那些蕩寇軍之外的武裝勢力,要么歸降,要么解散,要么頭鐵硬剛等著被剿。
對于那些土司,沈墨給出的意見是只要他們能夠遵守蕩寇軍定下的規矩,則可以適當地讓他們保留一定的士兵和土地,但是所有的土民必須全部變成自由身,在官府編入民戶。
而且土司以前享有的各種特權也要廢除掉,該交稅交稅,該納糧納糧,不能再跟以前一樣隨意動用死刑,使用奴隸了。
簡單來說,就是讓這些土司變成一個個擁有一些家丁的小地主。
這是沈墨的底線,因為他深知一旦此時心軟妥協,以后會后患無窮。
誰要是不接受,那就直接武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