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寧州。
這地方在戰國時候是趙國的離石邑。明初叫做石州,位于山西中部偏西,跟陜西榆林府隔著浩瀚的黃河相望。
明朝隆慶年間,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為永寧州,也就是后來的呂梁市方山縣。
此時,距離永寧州城北約三十里之外有一個小山村,叫做來堡村。
來堡村就是于成龍的家鄉。
由于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地貌影響,這里的民居分布的比較凌亂,東一片西一片的。
而于家的屋子就位于村子的東邊,院子外面是一排低矮的土墻,圍著里面七八間木屋石屋,還有三孔窯洞。
窯洞屬于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由于黃土的粘性很強,所以挖出來的窯洞能住好多年,而且冬暖夏涼,造價便宜,非常適合當地的百姓居住。
院子里傳來雞鳴狗吠之聲,不時又有牛羊的叫聲,期間有婦人給牲畜們吆喝喂食的聲音,間雜著小兒朗朗的讀書聲。
“何謂五倫?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婦;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始祖約鼻祖。遠孫曰耳孫。”
“你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嗎?”
有青年男子的聲音問道,顯然是在考校剛才讀書的小兒。
小兒中氣十足地答道:“這很簡單啊。這段話是說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以及夫婦之間的關系叫做五倫。譬如祖父跟陛下之間就是君臣,爹爹你和我之間就是父子,我跟興邦哥哥之間就是兄弟。我跟小石頭就是朋友,爹和娘就是夫婦。九族就是……”
小兒侃侃而談,然后便是青年男子滿意的贊揚聲:
“興賢說的很好。等你祖父回來看到你讀書這么用功,肯定會很開心的。”
小兒問道:“父親,祖父什么時候回來啊?我都好幾年沒有見過他老人家了,都快忘了他老人家的樣子了。”
青年男子沉默了片刻,輕聲安慰道:“你祖父深受陛下信重,如今正在湖南剿匪平亂。只要平亂結束后,應該就會回來了。你好好讀書,等到祖父回來的時候給他一個驚喜。”
小兒乖巧地說道:“我會用心讀書的,等我長大了,也要跟祖父一樣做一個為百姓造福的好官。”
這看起來就是一戶普通的農戶家庭,若非門前豎立的那一座牌坊上面寫著的“清官第一”的字樣,恐怕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堂堂朝廷二品大員,堂堂一省巡撫的家。
”差爺,這里就是于家了。于巡撫,是真的清官啊,當了二十多年官,可是你看看這屋子哪里像是那么大的官老爺住的屋子?就是那三間石屋,還是去年的時候于家三位公子湊出來錢請人蓋的。房子改完后都沒有多余的錢刷漆了。于大人三位公子迄今都沒有分家,還都住在一起。
于大人雖然讓三位公子讀書,但是卻不讓他們出去當官,說是怕他們利用自己的名聲去斂財。大公子帶著家人侍弄那十幾畝薄田,二公子給士紳家里的子弟做西席,三公子在縣城給人代寫書信訟狀賺點零碎銀子。就連于夫人那么大的年紀了,有時候還幫人縫縫補補貼補家用呢。于大人,是真苦啊……”
一個帶路的當地保長站在于家院子不遠處,對著身旁一群穿著黃馬褂,腰懸長刀,神態精悍的官差絮絮叨叨地說著,話語之中頗有替于成龍說話的意思。
為首的一名官差買面沉如水聽著那保長絮叨,向著左右的同伴使了個眼色。
同伴立刻會意,分別帶著幾個人離開了。
他們去封鎖于家周圍的所有路徑,以防萬一。
那保長也是個機靈的,看出來有點不對勁,咽了一下口水,低聲問道:“差爺,可是于大人犯了事?”
為首的差人瞪他一眼,面無表情道:“不該你打聽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