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上來說就已經有了污點。畢竟他給康熙當了二十多年的官。
雖然他的初心是為百姓做事,但是論跡不論心,出仕滿清就是他最大的污點。
但是王夫之、顧炎武以及黃宗羲這三位卻是正兒八經,旗幟鮮明的反清。
就說王夫之,為了表示自己堅定的反清決心,終身沒有剃發,一直留著漢人發髻。他在年輕的時候就以才學名滿天下,中年投入抗清事業。老年則隱居起來,留書著作,從行動上到思想上都在堅定不移地反清。
顧炎武更是喊出了那句人人都知道,振聾發聵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更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中年時期投入抗清事業,老了以后屢次堅決拒絕康熙的征召,誓死不出仕滿清。
黃宗羲也是一樣,雖然有人說他晚年變節,但其實他晚年不過是參與編著了一些史學著作和地方志而已,并沒有真正的出仕過的滿清,所以談不上變節之說。
在《鹿鼎記》里還有一段,說是上述三位大儒將反清復明的希望寄托在韋小寶身上,慫恿他刺殺康熙,篡位自立,以恢復漢人江山。
且不說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就單論這個情節本身而言,查先生是妥妥的在黑這三位大儒無疑。
韋小寶什么貨色,這三位會如此幼稚天真的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于成龍的話讓沈墨心頭火熱,他忍不住問道:”這三位先生現在還尚在人世?“
”這三位名滿天下,如果離世的話肯定會有消息傳出。既然沒有消息,那就應該都尚在人世。“
沈墨略激動道:”你說王夫之先生就在衡陽?那另外兩位先生如今在何處?“
他只記得這三位大儒都是南方人,顧炎武和黃宗羲的老家好像都在江浙一帶,但是具體的位置就不知道了。
于成龍想了想道:”顧炎武現在家鄉應該在南直隸昆山縣人,黃宗羲先生家鄉在紹興府余姚縣。但是如今還是不是依然居住在家鄉,就不知道了。“
沈墨一想,江浙一帶還不是自己的地盤,就算想派人去查找也暫時沒有機會,臉上禁不住露出了失落之色。
于成龍見狀,知道沈墨的心思,笑道:”主公莫要擔心。據我所知,這三位大儒志同道合,相較莫逆。如果主公能先得到姜齋先生相助,那另外兩位先生想來也不會太遠了。“
沈墨一聽,神情一振,拍手笑道:”于先生一語驚醒夢中人啊。若能得到姜齋先生相助,有他牽線,那兩位老先生未嘗不能為我所用。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刻派人去尋訪姜齋先生。“
于成龍提醒道:”主公不妨尋找衡陽當地的耆老或者地方官吏詢問,他們興許知道姜齋先生如今之所在。“
沈墨一聽有道理,略微沉吟后,讓人去將衡陽知縣,代理衡州知府郎三泰叫來。
郎三泰自從受命當然代理知府后,這幾日干勁十足,忙著協助孫翔處理戰后的各種百姓安撫,秩序恢復工作,還要重新梳理衙門里的錢糧人事等事宜,忙的腳不沾地,但是心中卻很興奮。
剛去市面上巡查了一番各家糧鋪的價格和儲量,看看糧食有沒有漲價,城中的糧食儲備夠不夠,剛回到衙門后聽說沈墨正在召集一群高層議事,想著一會去稟報一下這幾日的工作。
當下屬的,不僅要有辦事的能力和態度,還要學會匯報。
不會匯報光是悶頭苦干,當老黃牛,那往往會為他人做嫁妝。
郎三泰是個有本事的人,但是同樣也是個會做官的人。
所以沈墨剛派人去請,他就立刻來了。
”你倒是來的挺快,這幾日辛苦了。“
沈墨上下打量了一番郎三泰,看他風塵仆仆的樣子,笑著夸贊道。
”稟主公,不算辛苦。下官能得主公信重,能為百姓做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