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州之地了。
跟王夫之和于成龍討論之后,沈墨決定地方上的編制大框架基本不動,但是要根據(jù)中樞制定的架構(gòu)做一個微調(diào)。
比如說地方衙門原來有的六房就必須中樞的六部去改名,職能上也肯定也要有相應(yīng)的變化。
還有巡檢司也要改名成為守備隊,主官從巡檢改為守備,負責地方日常守備和治安,輔助縣衙緝捕盜賊。
地方守備軍和村兵則隸屬大都督轄制,但是地方衙門在突發(fā)狀況時也可臨時調(diào)動,但是事后要向大都督府報備。
若是轄區(qū)內(nèi)有大大都督府認命的總兵官,則該區(qū)域內(nèi)所有的軍事力量都受總兵官轄制。
地方官卻有需求,可向總兵官提出申請,但是日后也需要報備大都督府。
總兵官有臨時調(diào)兵權(quán),但是較大的軍事行動必須提前向大都督府申請。
若是事態(tài)緊急,可臨機決斷,事后必須進行報備。
畢竟現(xiàn)在還是戰(zhàn)爭年代,所以沈墨并沒有給手下的將領(lǐng)們拴上鎖鏈。
當然,這也是沈墨對手下將領(lǐng)們絕對的信任。
不過這種信任在王夫之和于成龍兩人看來有點過于寬松了,因此擔心會造成下面的將領(lǐng)尾大不掉,擁兵自重的局面。
無論這兩位如何豁達,畢竟都是文人。
文人對那些手提刀把子的武將有一種天然的戒備。
畢竟歷史上武將禍亂天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但是看著沈墨自信滿滿的樣子,他們也知道沈墨肯定有自己的考慮。
再加上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時候,武將脖子的上鎖鏈栓的太緊,有時候真的會耽誤大事的,所以最終也同意了這一點。
沈墨和兩個老先生關(guān)在屋子里討論了整整三天,才最終將這個大框架給定了下來。
組織架構(gòu)搭起來了,但是每個衙門下面具體的崗位設(shè)置以及人員配備,那就需要下來仔細的安排了。
沈墨不可能天天忙這些事情,細節(jié)的東西還要下面的人去做。
如果事事都要他親自去做的話,那下面的人得閑死,自己這個國君得累死。
自己可不想學習朱元璋,啥事都要親力親為。
不過兩個老先生主動請纓,將這個活給接了過去,沈墨自然樂意。
之前王夫之向沈墨舉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學生唐端笏,這三位也都是飽學之士。
正好將他們幾個拉過來一起成立一個籌備小組,自己最后拍板就行了。
這些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成的。
沈墨和王夫之于成龍商議后定下在八月十六日舉行開國大典。
這個日子也是王夫之看黃歷跳出來的好日子,也正好是中秋節(jié)過后的第一天,是個黃道吉日。
如今距離八月十六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
時間很倉促,要準備的事情很多,真正的時間緊,任務(wù)重。
為了能夠順利的舉辦開國大典,沈墨將李志遠以及戴文勝還有孫翔鄭云龍等所有手下的骨干都加進了籌備團隊。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給物。
王夫之和于成龍作為這個籌備團隊的負責人,其他人全部聽他們兩個調(diào)遣。
看到沈墨如此信任自己,兩位老先生都很激動,表示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wù)。
雖然沈墨一直堅持簡約而隆重的宗旨,但是畢竟是開國這么大的事情,再簡約,那也是方方面面都要考慮齊全的一件大事。
別說開國了,就是老百姓結(jié)個婚,要操心考慮的事情都多到讓人頭大。
不過好歹是有這兩位老先生挑頭,沈墨樂的輕松。
雖然尚在籌備之中,但是八月十六舉辦開國大典,建立楚國這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