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成龍也點頭贊同道:“主公,姜齋先生所言極是。主公當三思而后行啊。”
沈墨被這兩位老頭說的有點懵,自己只是隨口一句,他們竟然當真了。
他本來的想法是以后天下一統后,肯定還要對外擴張的。到時候可以用海外的領土給手下的功臣們作為封地來酬功。
世界那么大,自己肯定是治理不過來的。
別說這個通訊極度不發達的時候了,就是前世自己生活的那個通訊交通高度發達的世界,領土太大同樣會治理不過來。
沒想到隨口一句話卻引起了這兩位的勸諫,一時間倒是有點哭笑不得。
不過他也不能說自己是隨口一說,否則這兩位肯定又要勸諫自己說作為君主一定要謹言慎行,不可隨意說笑。
所以,沈墨最后也沒多做解釋,只是答應以后自己肯定不隨便給別人亂許爵位。
兩位老先生勸諫君主是順帶的事情,今天來找沈墨主要的目的是商議一些立國大典的事情。
譬如說立國大典的時候要不要邀請一些貴賓來觀禮。
一般情況下,國君即位,盟國或者是藩屬國仆從國都要派遣使者來朝賀見證的。
但是如今沈墨是立國,而且也沒有什么盟友,更談不上什么仆從國藩屬國了。
雖然從立場上來說,只要是反清的勢力都可以算的上天然的盟友,譬如如今已經跑回昆明的吳世蟠,比如遠在琉球的鄭氏集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反秦勢力。
但是這些勢力基本上跟蕩寇軍都沒什么來往,甚至有的還發生過局部的沖突。
但是如果沒有賓客觀禮的話,兩位老先生覺得有點冷清,所以跑來請示沈墨,看要不要派人去給這些勢力發請帖,邀請他們過來觀禮,順便談談看是否能真正結盟。
但是沈墨一聽就直接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吳世蟠還是鄭經,以及鄭經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沈墨都是打心眼里瞧不上的。
要是國姓爺活著的時候,沈墨可能還會考慮結盟的事情。
但是如今是鄭經當政,沈墨自然是看不上的。
“結盟的事情就更沒有必要了。萬一結盟了,以后要滅他們的時候別人還會說咱們背信棄義。”
聽了沈墨的話,兩位老先生微微嘆口氣,但是也知道沈墨說的是對的。
別說沈墨了,就是他們自己,何嘗又能看得起吳世蟠和鄭經父子呢。
于成龍在福建當按察使多年,福建對面就是琉球,自然聽說了鄭經父子不少的破事,心中對這父子三人早都鄙夷不已。
王夫之則是根本看不清吳三桂這一門子反復無常的漢奸小人。
吳三桂在衡陽稱帝的時候,曾經讓王夫之給自己寫勸進表,王夫之誓死不從。
如果沈墨真的答應了跟這兩家結盟的話,兩人嘴上不會有異議,心中肯定也會多多少少有點不舒服的。
現在看到沈墨態度這么堅決,嘴上嘆氣,心中卻是松了一口氣。
至于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反清勢力,沈墨同樣看不上。
那些勢力沒有幾家真正像樣的,大多數就是打著反清的幌子,干著打家劫舍禍害百姓的勾當,別說跟他們結盟了,蕩寇軍見到他們都是直接剿滅。
“沒人觀禮就沒人觀禮唄,到時候請那些有軍功的將士或是耕種有功,或者政績突出的官員來觀禮,難道不比請那些忘八端的東西要好許多?”
沈墨想了想說道。
沒有外賓咱們請內賓嘛。
兩人一愣,琢磨了一下,覺得沈墨的這個主意很新奇,頗有新意。
既能解決嘉賓的問題,還呢將此作為嘉獎那些有功之人的一種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