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指的是正式的各種皇帝冠服,私下里那些居家穿的根本不上算。
既然國君衣服都這么多,作為國君夫人,姜寒酥的正式的衣服也不少,也有五六套。
至于白映波和雷九妹兩個小妾,現在雖然是如夫人,不算什么正式名分,但是兩個人也都各自做了兩套正式的衣服。
陳氏也不能少,好歹也是國君的泰水大人。
在沈墨出征的時候,禮部也派了女官去府上教導幾人立國大典的時候流程和禮儀。
當然了,禮部的女官也是匆忙上任,也沒什么經驗,所以去了之后跟三女一起研究敲定。
雖然有王夫之這個對明史很有研究的大儒牽頭,這次立國大典的主要流程也是參考明朝皇帝即位開國的流程。
但是很多細節上也是要自己摸索。
除了國君和國君夫人內眷等人府袍服衣冠,官員們的官服本來也打算參考明朝官員的官服。
如果按照老朱頒布的官員袍服來制作的話,光是官員的正式衣服就有朝服祭服、公服和常服以及燕居服,還有賜服等五六種。
但是一來如果全部配齊,耗費太大,而且人手上時間上都很緊張,所以最后沈墨拍板官員們每人先只做一套常服。
而且都是七品以上的,七品一下的官吏暫時還顧不上。
畢竟國家初立,百廢待興,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沒必要搞的太復雜。
官員常服顏色款式也主要參考明朝的,拿來主義最省事,而且還有繼承華夏正統的意思。
明初常服與公服都是烏紗帽、團領衫、束帶。
洪武六年規定一、二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彩繡;
三至五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六至九品用雜色文綺、綾羅。
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
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
二品緋袍,繡錦雞;
三品緋袍,繡孔雀;
四品緋袍,繡云雁;
五品青袍,繡白鷴;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
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
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
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不說這些布料絲綢,光是文武百官胸前繡的補子都讓禮部和將做監的主官愁得差點把頭發都給薅光了。
這些都是要人工繡上去的,所以要想趕制這么多的衣服,就必須要尋找大量的繡女。
可是沈墨如今只有湖南一地的地盤,紡織業最發達的地方還都在江浙一帶,目前根本找不到大量的繡女。
沈墨知道后,覺得暫時沒必要勞民傷財,最后決定文官袍服先用宋朝文官的官服。
這一下子把問題給解決了,省了大事了。
因為宋朝官員的官服只是按照顏色來區分品級,胸前并沒有那么繁復的補子,自然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宋朝官員散官階在一品到三品的,穿紫色官袍;
在四品到五品的,穿紅色官袍;六品到七品的,穿綠色官袍;
八品和九品的,穿青色官袍。
袍服顏色只取決于官員的散官階,與他真正的級別,擔任的崗位,沒有太大關系。
另外,如果散官階不到品級,但又要讓官員提前享受顏色大紅大紫的官袍,宋代也給予了空間,即“賜紫”“賜緋”。
雖然對于沈墨的這個決定,王夫之不太贊同。
但是他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知道這也是權宜之計。而且現在雖然是立國大典,但是畢竟只是公國。
等以后稱王稱帝的時候再行更改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