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季從衡陽出發的時候就是大張旗鼓,打出了楚國特使的旗號,根本沒有一點低調的意思。
這本來也是沈墨的授意,讓他高調出使,讓天下人都知道楚國派出了使臣去了周國。
而且還公開宣揚這次出使周國是為了締結兩國的友好關系,畢竟大家都是抗清一脈,彼此應該互相支持才對。
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確,第一個是制造輿論,讓吳世蟠放松警惕,給程凱和鐵牛兩人進軍減少阻礙,爭取時機。
二來也是讓故意麻痹康熙,讓他錯以為沈墨打算和吳世蟠結盟共同對付他,讓他不要輕舉妄動,好給楚國爭取時間,避免兩線作戰的局面出現。
就算康熙最后判定兩國沒有結盟的可能,做出調整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最好的進攻楚國的機會。
畢竟這是消息傳遞緩慢,信息收集效率和精確度都差強人意的古代。
要想對一件事做出準確的判斷,前提是要建立在足夠充分且準確的情報之上。
清廷雖然現在還很強大,家底還很厚,但是他們在湖南甚至包括云貴川等南方區域的情報網絡已經基本癱瘓。
就算偶爾還有一些小雜魚躲在暗處,但是能起到的效果也是聊勝于無。
所以等康熙收到沈墨派特使出使周國的這個消息的時候,至少也得是半個月之后了。
要等他做出研判,安排部署的時候那怎么也得在二十天之后了。
等他的的命令傳下去,部署到位至少都在一個月以后了。
這還算是快的。
正常情況下四五十天甚至兩個月都不奇怪。
有這些時間,沈墨的計劃都快實現一大半了。
況且,沈墨早就對康熙有可能的應對措施早就做好了預案。
康熙如果真的敢有什么動作,那后果一定是會讓他感到后悔的。
岳文季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所以這一路上一直不緊不慢的,甚至有時候遇到某座風景不錯的城池還要多停留兩天。
一路上周國的那些官吏都得好酒好菜的伺候著這位特使大人,生怕怠慢了人家。
岳文季表現的也很上道,跟這些周國官員相處的很是和諧。
完全沒有一點之前那種裐狂的樣子,讓那些官員都暗暗感慨流言果然不能信啊
誰說這位楚國特使桀驁不馴難以相處的,這不是挺好打交道的嘛!
在岳文季跟那些周國官員推杯換盞的時候,使團之中那些殿前司的密探們也就趁機出動打探消息。
打探到確切的消息后,該收買的收買,該暗殺的暗殺,情報也在源源不斷地送到后面率領大軍一路尾隨前行的鐵牛手中。
有了這些殿前司密探們的幫助,鐵牛在后面攻城略地簡直就是無往不利。
鐵牛帶著大軍并沒有打出楚軍的旗號,而且每次攻占城池后都很會及時封鎖消息。
為了不引起懷疑,鐵牛還讓那些被俘虜的官員繼續正常跟其他城池進行公文往來以麻痹對方。
所以導致后面的城池往往在看到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才知道情況不妙。
雖然也有一些周國地方官員懷疑過岳文季這個特使,甚至還有些想要調動軍隊圍剿他。
但是在五百名最精銳,裝備最精良的楚軍正兵嚴密保護下,岳文季一直安然無恙,倒是那些敢對楚國特使動手的人都倒了霉。
嗯,就是那種血霉,一命嗚呼那種。
就這樣,使團給大軍充當前驅,鐵牛先后經過銅仁府,石阡府,平越州、一路來到了貴陽府府治所在地新貴城下。
吳三桂的女婿,吳世蟠的姑父夏國相就帶著自己嫡系的兩萬人馬駐守在新貴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