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元年的春季,楚軍并沒有發動什么大的戰役。
因為要春耕。
在交通運輸落后的年代,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往往需要征發動員比士兵人數多幾倍的民夫來搬運糧草輜重等。
這勢必會影響到春耕。
在一個農業社會里,春耕可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要讓路。
因為這關系著人們今年是否能填飽肚子。
老百姓填飽了肚子,朝廷的統治就是穩定的。
老百姓餓著肚子,那會發生什么事情,歷史書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
跟歷史山其他君主一樣,新鮮出爐的楚王殿下也要帶著一群大臣們親自來到田間地頭扶犁耕作。
當然,意思意思就行,不用真的耕作,主要是表明了國君重視農桑的一個態度。
扶著一頭頭戴大紅花的大水牛拉的犁鏵在早已經耕好的田地里裝模作樣的走了一圈,周圍就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這都是提前篩選安排好的觀禮百姓。
然后接下里再由戶部尚書和其他幾名官員按照國君的流程走一遍。
這事情就算是結束了。
走完秀之后,沈墨并沒有急著回城,而是來到了相隔不遠的一處集體農場。
那些隨行的戶部官員被他打發回城了。
集體農場,其實也就是沈墨的私人產業。
在這里面勞作的都是系統農民,沒有一個外人。
這里承擔的任務就是種植培育各種高產農作物,包括莊稼水果以及蔬菜,甚至還有一些干果類的經濟作物。
因為涉及到保密問題,這所集體農莊旁邊駐扎著一個警衛團的兵力,每天至少保證有一個營處在警戒狀態。
在農莊里工作的系統農民至少超過三千人。
在這里管事的是一個當初跟鐵牛他們同一批的一個民兵,叫做劉晉元。
劉晉元對于打仗沒有興趣,對于當官興趣也不大,對于農事卻是興致勃勃,因此被沈墨派來打理這座農莊。
沈墨是臨時起意去農莊的,所以劉晉元根本不知道他要來。
沈墨進了農莊的大門之后,沒看到劉晉元,問了一下匆匆趕來的幾名小管事,才知道劉晉元正在地里帶著一群農民埋土豆。
一個小管事要去找劉晉元過來,沈墨示意不用。
換了一身適合勞動的短衣布鞋,一行人邊走邊看。
整個農場占地非常的廣闊,差不多有三千多畝地。
這些地既有一部分是從地主老財手里收來的,也有一部分是農民們開荒出來的。
沈墨一邊走一邊看,旁邊跟著一個小管事在旁邊介紹。
“王上,這一片種的都是小麥,都已經出苗了。那一片種的則是玉米,禾苗長得比麥苗都高了。還有那邊,則是一些水田,用來種水稻的。不過現在還沒到插秧的時候,秧苗都在秧田里。等秧苗長到三寸左右的時候再拔出來移植到稻田里。”
沈墨聽得饒有興趣,問道:“現在農場里種植的主糧就這三種嗎?”
小管事道:“目前就這三種,但是譬如小米和高粱這些北方的粗糧也有種植,不過面積比較小。劉總管認為畢竟是北方的莊稼,并不太適合在南方大規模種植。少種植一些,先積累一下經驗,以后等君上將北方也打下來了,再到那邊開辟新的農場試著培育一些優良品種。”
“劉晉元這個思路是對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也養一方莊稼。除了這些主糧,雜糧現在都有哪些?”
沈墨點點頭,繼續問道。
“回稟王上,雜糧有土豆、黃豆、綠豆、黑豆還有紅豆以及紅薯以及燕麥。不過種植的面積都不算多,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