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后,對島上的軍事建筑炮擊結束。
施瑯在望遠鏡里看到島上的鄭軍軍營已經基本上上變成了廢墟之后,下令登陸部隊靠岸登陸。
因為港灣里到處散布著鄭軍沉沒戰船的殘骸,楚軍戰艦無法駛入港灣,否則會有擱淺的危險。
所以必須使用登陸艇將登陸部隊轉移到岸上。
澎湖列島除了南面這個港灣之外,其余的方向都多數都是懸崖峭壁,沒有合適登陸的灘頭, 所以要登陸就必須進入這個南部港灣才行。
這一點也是早有預案的,提前演練過許多遍了。
上百艘登陸小艇被從大艦上面放下來,楚軍陸戰隊士兵沿著垂下的繩梯下降到登陸艇上,向著岸上駛去。
港灣的碼頭已經被炮火損壞,無法正常使用,必須重新開辟登陸點。
這本來是登陸作戰當中傷亡最大, 難度最高的一個環節。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戰況最慘的一次跨海登陸作戰。
就單說登陸這個環節,在整個諾曼底海灘上就有五個灘頭同時登陸。盟軍傷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當屬其中的奧馬哈灘頭了。
在奧馬哈灘頭,盟軍至少損失了兩千五百人以上,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在登陸作戰開始后,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盟軍沒有一個士兵能成功沖上奧馬哈灘頭,絕大多數陣亡的士兵甚至連德軍的樣子都沒見過就陣亡了。
這次登陸作戰差點全部失敗。
《拯救大兵瑞恩》電影里面一開始就是展現這段戰斗的場景,只不過電影里展示出來的慘烈不足真實戰斗的一成。
之所以盟軍損失如此慘重,除了當日海上的惡劣天氣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盟軍的情報出現了錯誤。
根據之前的情報,他們以為奧馬哈灘頭上只有德軍的一個團駐守,而且還是戰斗力低下的預備役部隊,還缺少裝甲車輛,所以盟軍就有些輕敵了。
結果沒想到隆美爾早就將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的一個主力團部署在了奧馬哈灘頭上,再加上奧馬哈灘頭的海岸多是三十幾米高的峭壁, 典型的易守難攻地形,所以最終導致了盟軍在這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楚軍這次登陸作戰跟諾曼底登陸相比, 顯然是無法同日而語的。
這次登陸作戰雖然提前預估了各種可能性, 對于各種意外都有相應的預案, 但是戰斗的順利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鄭軍從頭到尾就沒有一點防備,直到楚軍艦隊將他們堵在了港灣里才反應過來,可是已經太遲了。
海上力量被楚軍火炮以摧枯拉朽一般的打擊徹底摧毀,緊接著島上的步兵也遭到了楚軍艦炮的重點照顧。
鄭軍岸上僅有的幾門岸防炮也早在楚軍第一輪炮擊中被摧毀,這讓整個后續的登陸作非常順利。
登陸艇只需要小心避過那些沉沒在港灣里鄭軍船只殘骸,其他的危險基本上都不存在。
隨著楚軍第一批陸戰隊士兵登上澎湖列島,在做出警戒的同時,也在快速修繕鋪設碼頭棧橋。
楚軍艦隊的搜索隊也陸續將沉沒或者半沉沒的鄭軍船只殘骸拖開,清理出了一條通道,后續的登陸部隊更快速,源源不斷地登上了島嶼。
隨著成功登島的楚軍士兵越來越多,楚軍開始向著島內搜索前進,尋找殘余的鄭軍士兵。
剛才的炮擊雖然摧毀了鄭軍在島上的主要軍營,但是澎湖大島面積不小,肯定有很多躲起來的鄭軍潰兵,要想徹底占領這座大島,就必須將這些潰兵全部清掃干凈。
楚軍陸戰隊兵分三路向著澎湖大島腹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