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大舉攻臺,包括孫翔在內,所有楚軍將領都認為琉球之戰最少能持續數日之久才能奠定大局。
可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楚軍九月十六日登陸,九月十八日鄭克塽就帶著數千殘兵打開琉球府城投降豈活。
而原本將鄭克塽當做傀儡,自己手握琉球大權的劉國軒卻死了。
他并非自殺,而是死在了鄭克塽之手。
這的確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一個結局。
原來, 劉國軒在得知其兄長劉國轅兵敗澎湖,甚至生死不明不明之后,脾氣變得更加暴戾起來。
也許是他預感到末日即將來臨了吧,動輒就罵人、打人甚至殺人、連鄭克塽也常常遭到劉國軒的呵斥甚至辱罵。鄭克姨心中自是極為不滿。
施瑯之前讓“泉州”號戰列艦轟擊琉球沿岸的岸防工事,那威力巨大的火炮讓劉國軒大吃一驚。
他設置的岸防炮都是炮管又粗又長那種大家伙,可是炮彈打出去根本連楚軍艦船的邊都碰不到, 全部落到了海里。
這讓劉國軒又驚又怒, 終于確定了自己第一次率軍偷襲泉州城的時候的確是被楚軍的新型火炮給擊退的。
之前那個英國佬亞尼斯還信誓旦旦的表示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比他們更先進的火炮,可是現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 而且還嚴重威脅到了他劉國軒的生命安全。
亞尼斯看到這一幕也傻眼了,連著喊了好多聲上帝之后也又眼珠子一轉,說這種火炮威力如此巨大,數量絕對不可能多的。
劉國軒此時對這個英國佬不愿相信了,把亞尼斯和他手下的那三千英軍士兵打發去了赤嵌城。
他手中的艦隊大部分已經在澎湖被楚軍消滅,剩下的也只能承擔一些簡單的偵查運輸任務。英國佬亞尼斯雖然帶來了十艘戰艦,但是劉國軒知道這些西夷是靠不住的。
他明白要想在海上和楚軍抗衡已經沒有可能了,所以唯一剩下阻擊楚軍的機會就在陸地上。
要想在島上跟楚軍廝殺抗衡,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軍隊。
楚軍海戰強大,陸軍更加強大,這已經是世人皆知的消息。要想跟楚軍匹敵,就必須擁有對方數倍的兵力才有獲勝的機會。
登陸琉球的楚軍有兩萬人,那么他劉國軒手中至少得有十萬軍隊才能勉強一戰。
劉國軒在琉球城內尚有數千兵馬,在赤嵌城等地也還有三千多士兵,就算加上英國佬的三千士兵,但僅靠這幾千人馬是遠不足以抵御楚軍的。
所以,劉國軒就想大力地擴充軍隊。軍隊從哪里來, 必然是征發琉球島上的百姓入伍。
可是由于劉國軒一向虐民, 老百姓不但不應征人伍,反而自發地織起來、襲擊劉國軒的軍隊。
這樣一來,劉國軒的軍隊不僅沒有得到補充,反而逐漸減少。
到得最后,劉國軒的軍隊只能龜縮在城里,不敢輕易出城一步。
其他的地方,似乎都已不太安全。
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楚軍不大舉攻入琉球,劉國軒在琉球的暴力統治也會被憤怒的老百姓推翻。
劉國軒似乎還在強作鎮定,但鄭克塽卻感到了極大的恐懼。
不管是楚軍還是琉球島上的老百姓,只要他們一攻進琉球府城,他鄭克塽花天酒地的生活就要宣告徹底結束。
所以,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鄭克壤幾乎都是在一種提心吊膽又惶惶不安的狀態下度過的。
劉國軒情知自己難以在楚軍的攻擊下保住琉球府城,所以就早早地做好了“與琉球共存亡”的準備。
他命人在偌大的琉球府城內到處都埋下了炸藥,這些炸藥的威力,足以將整個琉球府城都夷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