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笑道:“殿下,聽說那傳國玉璽在元朝滅亡之后,跟著北元余孽遠走大漠,至此再無消息。”
沈墨點頭道:“此事寡人也曾聽人說過。康熙讓你送這寶璽前來,是要向寡人投降乞活的嗎?”
明珠道:“康熙如今已經病重,宮中之事全部由太皇太后代為主持打理。這寶璽就是太皇太后交給臣,讓臣交給殿下的。這里還有一封太皇太后給殿下的信,請殿下過目。”
沈墨接過明珠呈上的信,看見信封上面寫著“楚王親啟”,落款則是“大清太皇太后布穆布泰”。
小楷字體,圓潤之中帶著棱角,不似女子字體,倒是頗有男子之風。
沈墨暗暗點頭,打開信封快速看完,沉吟起來。
明珠心中忐忑,一言不發,靜靜地等待著。
楚王一念之間,就能決定愛新覺羅家所有人的命運,是成千上萬的人頭落地,還是茍全性命存活世間。
從他內心來說,其實也有些矛盾。
作為康熙最信重的臣子,他卻早早成了楚國的內應,這無疑是叛國大罪。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倒是有些希望楚王能將愛新覺羅家的人全部清理干凈,這樣以后自己也不用面對他們,遭受良心上的折磨。
但如果楚王殺了愛新覺羅一族,他又會生出唇亡齒寒,物傷其類痛苦和不安。
再加上康熙畢竟對自己一家也不薄,他又希望他們能活下來。
一時間這些念頭在腦中交織碰撞,讓他神情不由的有些恍惚起來。
沈墨手中拿著“我孝莊”的親筆信,心中也在快速地權衡著什么。
布穆布泰在信中先是吹捧了一番沈墨,然后又說大清入關近四十年,的確對中原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而且她也明白了知道,以滿洲數十萬人是無法長久地統治數萬萬之多的華夏百姓的,所以康熙愿意主動讓出江山,并且給遼東以及漠北還有西域乃至烏斯藏等在外駐扎的軍隊下詔讓他們投降,好讓楚國更好的接手,不使更多的士卒和百姓再遭受戰爭的荼毒。
其次,布穆布泰又列舉了康熙的政績,包括平定三藩,維持國內穩定,又在遼東抵擋羅剎人的入侵,還有在草原上遏制準噶爾的擴張等等。
總之,意思是說我愛心覺羅家對華夏也是有功勞的。
第三,布穆布泰還提到了一件事,說是在當年滿清入關之后,許多滿清貴族都不認為或滿清能夠坐穩這華夏江山,所以當時已經做好了隨時返回關外的準備。
因此,滿清提前向關外運送了大量搜刮來的財富物資,其中包括無數的財寶,金銀珠寶字畫瓷器絲綢絹帛等各類值錢的物資。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鐵錠鹽巴糧食布匹乃至各種武器和盔甲等等。
數目之大,難以統計。
這么做的目的顯然就是為了滿清返回關外去之后依然能夠滋潤的過日子。
這種輸送行為,并非只是一時。而是持續了好幾年,在多爾袞掌權的前幾年每年都會派人帶著一批物資前去關外。
一直持續到順治親政之后,這件事才算是中止。
這些運送到關外的物資和財富都被秘密的藏在了關外的九個地方,而這藏寶的九個地點真正的地點只有皇帝知道。
布穆布泰說康熙愿意交出這些物資和財富換取愛新覺羅全族的性命。
只要沈墨饒恕他們,愛新覺羅家愿意被貶為庶民,交出一切財產,日后可以自己耕作,養活自己。
沈墨看完這封信,對于“我孝莊”的厲害之處的確有了一些領教,這個老太太的確不一般,既擺出了低姿態,但是又給你講道理,最后又給出了一個讓人難以拒絕的條件。
但是最讓沈墨感到好奇的是,難道《鹿鼎記》上說的關外的鹿鼎上藏寶的事情是真的?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