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的禮部降臣又被選拔了一批補充了進去。
典禮主要由禮部操辦,其他衙門有司配合。
讓禮部官員頭疼的是這次典禮不能照抄前清皇帝的即位大典,畢竟沈墨是漢人皇帝,又驅逐了滿清,自然不能用滿清那一套。
最后一番商議后決定以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大典作為藍本,適當地進行刪改。
畢竟明朝滅亡才不到四十年,明朝的史書典籍保存的還比較完整,完全可以找到相關的記載。
尤其是老朱這個人在這些事情上本來就比較熱衷,所以找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找到了禮儀章程之后,還需要培訓所有參與典禮的人員,包括沈墨這個正主,包括他老婆孩子丈母娘等所有要在典禮上露面的人員。
還要飲宴,保衛,接待外賓等各式各樣的事情以及制作所有人員穿的衣服儀仗以及各種器具等等,非常的繁瑣。
真正的時間緊,任務重。
典禮的時間定下來之后,自然是要昭告天下的。
消息迅速傳開,各地已經感受到新政權紅利的地方百姓們興高采烈,普天同慶,畢竟在楚軍占領時間超過半年之久的地方普通的百姓都享受到了分田分地的實際好處,自然會發自內心的擁護新皇帝。
誰給百姓能帶來富足安樂的生活,百姓就擁護誰,這就是用腳投票的基本邏輯。
華夏作為一個龐大的中央帝國,數千年來一直都是周邊國家民族心目中的天朝上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如此。
華夏大地上發生的政權更替的重磅消息,周邊的國家地區自然不能視而不見。這次開國典禮暨楚帝稱帝大典就是一次觀察大楚帝國以及建立外交雙邊關系的重要契機,自然不能錯過。
譬如朝鮮、日本乃至周圍的安南和暹羅等國都紛紛派出了使者,帶著禮物和國書踏上了前往華夏路途。
西方各國在濠鏡的代表們自然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也紛紛帶著禮物趕往了北京。
其中葡萄牙人的代表莫蘭德和英國人的代表妮可早在半年前就來到了楚國舊都衡陽,想要覲見楚王。
但是不巧的是在他們到來之前,沈墨剛好御駕親征去了,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衡陽沒有見到。
但是這半年時間里,這兩位倒是認識了不少楚國的大臣,妮可甚至還親自拜訪了王后姜寒酥,并且贏得了姜王后的初步好感。
雖然他們都知道華夏江山必然會被楚國一統,但是這一天到來的那么快卻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
所以在得到滿清滅亡,楚王入主京城的消息后他們立刻派人將這個消息傳回了濠鏡,在濠鏡瞬間引發了強烈的反應。
列強各國派駐在濠鏡的代表都紛紛給國內送信,匯報這件事。畢竟現在華夏大地換了主人,他們的母國要想在東方有所發展,就必須要跟華夏的新主人打好關系。
最慌的就是葡萄牙的濠鏡總督福格了。
大楚接替了滿清,等于葡萄牙跟滿清之前所有的契約都有可能會變成一張廢紙,大楚收回濠鏡的租借權是極有可能的。
而濠鏡如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福格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親自前往北京覲見大楚皇帝陛下,看看他對濠鏡所持的態度。
在開國大典暨稱帝儀式緊鑼密鼓地籌備之時,關外的遼東大地上卻是兵戈再起。
雅克薩城的羅剎人在得到了拜頓帶來的三千援軍的加強之后,不久就發動了對薩不素駐軍的大本營黑龍江城發動了進攻。
而在黑龍江城的前面有一座小城叫做呼瑪城,這是一座小型的城堡,等于是雅克薩城和黑龍江城之間的唯一一道關隘。
因為整個黑龍江上游幾乎沒有城池,所有的百姓村莊集鎮都是沿著黑龍江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