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陣。
同年四月,他發動所部兵力,包括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甚至連尚可喜、孔有德的漢奸部隊,都調了出來,同時,還專門造了上百門大炮,對錦州發動了總攻。
守錦州的,是祖大壽事情的發展告訴皇太極,當年他放走祖大壽,是比較不明智的。
因為這位仁兄明顯沒有念他的舊情,還很能干,被圍了近三個月,覺得勢頭危險,才向朝廷求援。
而且據說祖大壽的求援書,相當地強悍,非但沒喊救命,還說敵軍圍城,若援軍前來,要小心敵人陷阱,不要輕敵冒進,我還撐得住,七八月沒問題但崇禎實在夠意思,別說七八月,連七八天都沒想讓他等,他當即開會,商量對策。
開會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要不要去,二、派誰去。
第一個問題很快解決,一定要去。
就軍事實力而言,清軍的戰斗力,要強于明軍,遼東能撐二十多年,全靠關寧防線,如果丟了,很沒戲了。
第二個問題,也沒什么疑問,盧象升死了,楊嗣昌快死了。
只有洪承疇。
問題解決了,辦事。
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洪承疇出兵了。
得知他出兵后,皇太極就懵了。
打了這么多年,按說皇太極同志是不會懵的,但這次實在例外,因為他雖然料定對方會來,卻沒有想到,會來得,這么多。
洪承疇的部隊,總計人數,大致在十三萬左右。屬下將領,包括吳三桂、白廣恩等,參與作戰部隊除本部洪兵外,還有關寧鐵騎一部,總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調來了。
本來是想玩玩,對方卻來玩命,實在太敞亮了。
考慮到對方的戰斗能力和兵力,皇太極隨即下令,繼續圍困錦州,不得主動出戰,等待敵軍進攻。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他很暈。
因為洪承疇來后,看上去沒有打仗的打算,安營、扎寨,每天按時吃飯,睡覺,再吃飯,再睡覺,再不就是朝城里(錦州)喊喊話,兄弟挺住等等。
暈過之后,他才想明白,這是戰術。
洪承疇的打算很簡單,他判定,如果真刀真槍拼命,要打敗清軍,是很困難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在這里,慢慢地耗,把對方耗走了,完事大吉。
這是個老謀深算的計劃,也是最好的計劃。對這一招,皇太極也沒辦法,要走吧,人都拉來了,路費都沒著落,就這么回去,太丟人。
但要留在這里,對方又不跟你開仗,只能耗著。
耗著就耗著吧,總好過回家困覺。
局勢就此陷入僵持,清軍在祖大壽外面,洪承疇在清軍外面,雙方就隔幾十里地,就不打。
當然,清軍也沒完全閑著,硬攻不行,就開始挖地道,據說里三層、外三層,賽過搞網絡的,密密麻麻。
但事實告訴我們,祖大壽,那真是非一般的頑強,而且他還打了埋伏,之前跟朝廷說,他可以守八個月,實際滿打滿算,他守了兩年。
就這樣,從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到崇禎十四年(1641)五月,雙方對峙一年。
六月底,出事。
洪承疇突然打破平靜,出兵,向松山攻擊挺進。
這個舉動大大出乎清軍的意料,清軍總指揮多爾袞(皇太極回家)
沒有提防,十萬人突然撲過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戰敗。
消息傳來,皇太極暈了,一年都沒動靜,忽然來這么一下,你打雞血了不成?
多年的作戰經驗告訴他,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于是他立即上馬,率領所有軍隊,前往松山。
但是,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