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皇帝,卻又沒有相應的環境,才會讓趙羽的行為,看起來顯得不倫不類的奇怪。
老仇人見面,本該是分外眼紅的。
但是雙方都沒有直接動手。
按照劇情發展,雙方肯定是要嘴炮一段的。
特別是公子羽,他覺得現在自己優勢在我,可以嘗試勸降一下楊清源。
雖然楊清源屢次破壞了公子羽的計劃,但是公子羽還是很饞楊清源。
當然不是饞身子,而是饞這個人才。
楊清源的武功雖然厲害,但這不是公子羽看重的。
羅網最不缺的就是高手。
公子羽自己就是法天象地境的高手,玄翦,白亦非,還有他身邊的護衛,都是高手。
現在羅網最缺的是統帥治政之才,以及各方勢力對于羅網的認可。
靠著江湖勢力肯定是不可能造成的,定然是需要軍政各方,貴族門閥、地主階級、黎庶百姓各方的認可。
一個王朝的建立,必然是各方勢力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即便是前漢太祖高皇帝,前秦一世皇帝這樣的開國之君,也不可能做到肆無忌憚。
如果不能達到各方勢力的認可和妥協,即便是興盛一時,也無法長久。
比如藍星之上,唐末的黃巢和明末的李自成。
就是因為沒能平衡各方勢力,遭到了貴族和地主階級的反對,才最終敗亡。
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民主社會,都是處于一個各方平衡,都能接受或者被迫接受的地步。
中原王朝至今一共經歷了三個共和階段。
部族共和、方伯共和、君臣共和。
上古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以合符會盟的方式建立了部族共和。
后來蚩尤部不服,才有了逐鹿之戰。
在部落之后,便是周召共和,既周公與召公共同執政,其核心是貴族共和,貴族是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其他的政治力量無法表達太多的訴求。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三代之前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
堯皇傳位于舜皇,舜皇則禪讓于禹皇。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三代之治就是傳賢不傳子。
但是天下為公的最高理想沒能實現,就退而求其次建設“天下為家”。
后來,天下一統,皇帝和士大夫、貴族共同執政,此時叫做君臣共和,也是家國天下。
所謂共和,其實就是一種多方勢力相互制衡之后到達平衡的狀態。
國家主體的各方主要勢力都參與到政治之中來,那么對于大部分人有利的國政,自然也就對于國家有利。
這就是共和,參與的人愈多,這個平衡就越不易打破。
當所有人都能作為一方政治力量參與其中,便是人民——共和。
但是現在的公子羽,還沒有取得任何一方的支持,更不用談穩定的政權了。
而楊清源對于公子羽的意義,遠大于羅網現在的高手和武者。
楊清源若是能夠相助公子羽,以他的能力和影響力,便可以讓公子羽在占領地盤之后,獲得部分軍政兩股勢力的支持。
不僅如此,楊清源的統兵之才,更是羅網急需的。
作為前秦帝裔,他可太清楚那是一個能打的將軍意味著什么了。
武安君起,武城侯翦,大將軍恬……大秦就是靠著這些人打出來的!
所以公子羽恨楊清源恨得牙癢癢,也得想辦法勸降楊清源,即便現在不降,也盡可能活捉了他。
“楊大人,或許你還不清楚,從你們進入馬勒戈壁沙漠開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