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楊清源也想過將漕運徹底收歸國有,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
一則這是與民爭利,不利于朝廷的名聲;二則除非朝廷全面掌控,不然漕幫這樣的組織還是會再度出現,可能就是換了個名字,就像后世的資本一樣,倒下了一家就會起來另一家,因為市場和生存空間就在那里。
有利可圖,就一定會有人去做。
經過再三思考,又和狄知遠簡單商議了一些疑難問題,才有了今日楊清源提出的方案大綱。
將漕運這個壟斷行業,以國企合資的形式納入朝廷。
朝廷不直接出面,卻是漕幫背后最大的股東,剩下一個不屬于朝廷的股東,是武當派。
武當和朝廷關系,自不必多言,武當掌教張三豐便是大周國師,四舍五入,武當也是朝廷的人。
所以漕幫也是朝廷的漕幫,妥妥的國企。
在商量完第二件事情之后,楊清源又桌上取出了一本奏本,這才是楊清源真正的殺招,就算前面柳獨峰不同意,這份奏本也足以讓柳獨峰改變主意。
“這是本官上書內閣的奏本,與柳捕頭有關,柳捕頭可以先看看。”
柳獨峰接過奏本之后慢慢翻動,這是一份對于糧倉案的簡述,但是在看到最后之時,柳獨峰再難保持一貫的鎮定和從容。
“楊大人這?!”
楊清源抿了一口茶后,微微一笑,“以柳捕頭對社稷之功,這區區男爵怎么當不得?!”
這奏本前半段簡述了糧倉案,但是之后畫風一轉,轉到了柳獨峰身上,為柳獨峰鳴不平,隨后為其請功、賜爵。
柳獨峰在朝中的地位很尷尬,其余暗五部的統領各有來歷,足以對抗文官集團的壓力,但是柳獨峰是身份最低微的。
平民出身,得圣上賞識,破格提拔為五品。
但是這也到了柳獨峰晉升的上限了。
大周文官以科舉取仕,柳獨峰這種情況,周帝又不能賜同進士出身。
武將以蔭封和軍功領職,但柳獨峰這個工作性質也不能往武將里排。
所以就導致了目前這個尷尬的局面,五年之間,柳獨峰所立之功,只有賞銀,未有晉升。
而楊清源的奏本之中卻提出了一個新的辦法——賜爵。
大周不比前朝,并沒有非軍功不得封爵的明確說法,大家只是將其當做慣例。
楊清源就是基于這個前提,提出了封爵。
以柳獨峰制衡江湖,維護治安,破獲大案的功勞來看,便是賜個子爵都是應該的,但是楊清源還是保守了一波,在奏本中請賜柳獨峰男爵勛位。
自古官、爵分離,官掌實權,爵有食邑。
但是爵位只有虛銜,沒有實權,雖然地位不低,但是在朝中分量卻不夠。
故而勛貴集團才會抱團取暖,對抗文官。
但是柳獨峰缺的只是地位。若論實權,柳獨峰可以不經圣旨和內閣調動上千捕快,這樣的權力,朝中能有幾人?!
而且這個爵位還會帶來一個質變,人生在世,不能免俗的無非名利。
這個爵位還有一個好處,一旦封爵,即便是個男爵也會載入大周的史冊。
原本以柳獨峰的地位,雖然手握實權,但說到底也只是個刑部下屬的緝盜部門,不可能出現在史書之中,即便出現了,也就是捕頭柳某。
但是現在成了柳爵爺就不一樣了,柳獨峰不貪錢財,不好女色,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武道和名聲。
現在楊清源已經助他完成了名聲,而武道的追求也要落到楊清源的身上。
“楊大人,大恩不言謝,日后若有差遣,六扇門上下自當竭盡全力!”
柳獨峰這態度,幾乎是把大理寺當上級部門了。
在刑部手下和在大理寺手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