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陰天里一場大雨。
京城在淅淅瀝瀝的雨簾中模糊,街道上殘存的鹽白,在雨水中被洗刷干凈,隨著城市的排污系統,匯入京運河,流向大海。
“王爺九千歲造反,請神鹽漬北京城”一事,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周。
坊間還在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因為動靜太大了,想不被老百姓知道都難,尤其沿海的津門鄉大沽口一日鹽化,半個鎮子成了鹽鎮,死了不少人,土地也全都全都鹽漬化不能耕種了,入海口下個網,能直接上一網咸魚干。
朝廷可能會在津門大沽口那邊開鹽場,但和老百姓沒啥關系,早說了鹽價和產量沒關系,鹽產量一直富裕,但受制于朝廷用鹽引制度控制賦稅,你再多的鹽場,每年朝廷也只放出那么多鹽。
皇宮里最近動靜很大,死了那么多禁軍自然不是小事,宮里一度守備力量空虛……應該說打乾皇死后,就沒過什么守備力量。
京城的城防軍隊人數上絕對不少,這么說吧,大景二十萬軍隊,十萬駐京,另外十萬軍隊,才跟胡椒面灑在大鍋湯里一樣,遍布大景廣袤的疆土上,這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弊病,對地方的掌控力極弱,每朝每代都這樣,但京城絕對不缺軍隊,不缺人數。
然而,軍隊里人數雖多,高手卻少,但凡有個百年功力的高手,都不在京城內卷,尤其宮里,禁軍體系里沒戰功沒前途,沒高手愿意來,所以才有大內體系。
乾皇在的時候,宮里的大內體系有護駕十劍,大內高手,還有個大師級的大太監,然而,被林壽給連鍋端了,
如今嘉皇上位后,財政狀況根本建立不起新的大內體系,十大武館百般推脫,根本不送人才來,因為他們和九千歲走的近,九千歲顯然不希望嘉皇有什么武裝,宮廷內斗下,嘉皇這一年多來,就是光桿司令靠著皇城和國運在硬扛。
就算如今九千歲死了,嘉皇能不能掌控朝廷,也一樣很難說。
經過這么多事了,多少也該明白一個道理,大景是大景,皇帝是皇帝,皇帝是大景的皇帝,大景可不是皇帝的大景,至少皇宮里還有一個神秘的,好像天塌下來都不關它事情的,目的不明的“宗人府”。
嘉皇那邊焦頭爛額,九千歲干碎了不少皇宮的設施,全都要重新修繕,宮里的禁軍守備也要重新建制,這些全都要花錢,原本為了八旗生計從揚州捐輸來的五億兩白銀,也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一方面焦慮朝政,一方面直前被九千歲造反給嚇著了,再加上最近天氣寒暑乍變,梅雨季節多陰雨潮濕,養心殿常宣御醫,傳聞嘉皇最近常生疾病。
……
京城,縫尸鋪門口。
林壽閉眼觀瞧陰間,紫禁城中瘦龍軟塌塌的癱在皇宮里,龍虎之斗雖然勝了,但卻好像也元氣大傷,這才短短一年多,就經過了幾次大災臨頭折騰,竟然隱隱顯露出垂暮的不詳征兆。
嘖,人各有命。
林壽搖搖頭,睜開眼,擺弄著手里的一雙黑手套,這是縫尸九千歲的獎勵。
地字一品,竊國者之手。
林壽爭分奪秒去東海中止了鹽化源頭,成功避免了京城全滅后,才安心回來找嘉皇要來九千歲的尸體縫了。
好歹是個有點傳奇色彩的“假王爺”,這輩子故事應該挺精彩,果然不出所料,給了個地字一品。
林壽當初去皇陵摸出來的小地動術才地字八品,大師也摸出來過只有玄字獎勵,說明賣尸獎勵和地位實力有關,但不完全有關,林壽甚至能預測嘉皇尸體可能都不會比九千歲值錢,他那皇帝當的跟沒當一樣,
尸體的人生經歷豐富度,或許也占據了不少價格影響比重,但是……藏龍散人的《撼龍經》獎勵,好像也才地字三品。
這九千歲,到底什么來頭?
林壽看了他的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