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第二天。
許靈均起床跟李秀芝吃完早飯,就架著馬車朝縣城的方向趕去。
在縣城溜達了一大圈,等他趕著馬車回到家的時候,馬車上就已經放滿了青磚、水泥、還有一些新鮮食材。
“哎,你怎么又買那么多吃的?家里不是都還有嘛!”
李秀芝看到馬車上的鮮肉、雞蛋和蔬菜,皺著眉頭說道。
“這不是剛好去縣城嘛!所以我就順便買了點回來?!?
許靈均急忙笑著解釋道。
“嗯,你以后還是不要亂花錢了,我吃什么都行的,你不用這樣特意買好吃的回來?!?
李秀芝抿了抿嘴,低聲說道。
要說不感動,那是假的,可要想把日子好好過下去,就得要勤儉節約一點。
而且,她也不想讓許靈均覺得她是一個好吃懶做的女人。
“好,都聽你的,你先把東西拿進去吧!”
許靈均使勁點了點頭笑道。
“嗯?!?
李秀芝抿嘴一笑,默默提著東西走進屋里。
過了一會,她把東西都放好了,然后二話不說,馬上又跑出來幫許靈均一起卸磚頭和水泥。
就這樣,在他們一起不斷忙碌下,房子的墻腳很快就被砌好了。
接著,他們整理了一下院子,又開始去附近的荒山運石頭回來,用來打院墻的地基。
因為院墻不需要建多高,有個一米五高就行,所以地基也不用打多深,大概有個二十多公分就夠了。
另外,整個院子呈一個非常規則的長方形狀,長30,寬20米,總共有600個平方。
也就是他家房子坐落在村邊,所以院子才能圍得那么大。
而之所以要圍那么大的院子,是因為他想著過幾年改革開放之后,可以在院子里養些家禽家畜,打造田園生活。
下午,把院墻的地基打好之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去荒山挖泥土回來打土坯。
在這個年代,農村里基本上都是以土坯房為主,能在墻腳、門框、屋檐等重要的地方用上青磚,就已經算是挺不錯的了。
而打土坯,一般會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把稍微濕潤的泥土放進模具里,然后用工具一下一下地捶打泥土,把泥土打成塊狀。
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泥土要選用粘性土,而且還要捶打上百次才能成型。
另一種方法是把泥土混合稻谷或小麥的秸稈,再加水攪拌成泥濘的狀態,接著把泥倒進模具里壓實成型,最后再慢慢曬干。
這第二種方法比之第一種方法要省事一些,而且不一定要粘性土才可以,制作過程也比較簡單。
不過,通過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土坯,在質量上就顯得稍微有些不如第一種方法。
因為他在村子附近沒有找到粘性土,所以只好選擇采用第二種方法。
好在他也不是要打造百年老宅,因此土坯的質量差點也沒什么關系。
很快,時間到了第二天下午。
許靈均足足花了一天多時間,才挖了足夠的泥土回來。
粗略估計,要把房子和院墻蓋好,他需要制作出3000多塊土坯。
就算每天制作200塊,也要十幾天時間。
而且,這還得要天氣好才行。
如果遇上刮風下雨,這個時間還得往后延長。
因為他很快就要去山上放馬,所以李秀芝自告奮勇地把制作土坯的事情攬了下來。
他想不到理由拒絕,只好點頭同意了下來。
晚上,他把之前剩下的兩只兔子肉干都做成了菜,讓李秀芝好好解了下饞,然后在溫馨一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