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翟虎并沒有贊同李郃的建議。
因為即便是在翟虎看來,李郃那‘奇襲櫟陽’的建議也等同于自尋死路。
櫟陽那是什么地方?那是秦國的國都,且不提城內那幾千幾萬的駐守軍隊,王宮還有相應的衛士,一旦在潛入櫟陽的過程中不慎暴露行蹤,那是絕對無法活著殺出城的。
一言蔽之,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則奇兵隊全軍覆沒。
而且成功的幾率實在是太低,比如說,萬一介時秦王剛好不在櫟陽宮呢?
待眾人散去后,翟虎特地囑咐李郃道:“莫要沖動,事情還未到那種地步,就算少梁最終難以保全,我們也可以逃至魏國受庇一陣,待魏國擊敗趙國之后,借其之力收復少梁。你別看魏國這次拒絕支援少梁,但不會坐視河西落入秦國手中,一旦河西被秦國攻下,秦國便可以窺視河東、威脅安邑,這是魏國絕對無法容忍的。”
平心而論,翟虎這一番話確實很有道理,少梁也好、河戎也罷,其實都是魏國對抗秦國的緩沖帶,魏國可以容忍河西暫時落入秦國手中,但絕對不會容忍河西長期被秦國占據,因為這威脅到了魏國的河東,威脅到了安邑。
因此等到魏國擊敗趙國之后,必定會集結大軍,跨過大河與秦國征戰,重新占領河西。
介時只要梁姬、東梁君這些人還活著,魏國自然不會拒絕讓少梁復國,畢竟少梁就這么點大,況且又直面秦國,時不時就要遭到秦國的進攻,魏國何必頂著惡名將其吞并?
支持少梁復國,安一眾附屬國的心,讓他中原霸主的美名更加響亮,這不是更好么?
但李郃并不認同這種觀點。
少梁可以復國,那么在這場仗中犧牲的少梁軍民,又是否可以復活呢?
肯定是辦不到的。
倘若最終還是要逃至魏國,眼睜睜看著少梁被秦軍攻破,看著少梁的國民遭秦軍屠戮,那他少梁一開始的抵擋又有什么意義?
不過鑒于李郃自身也對‘奇襲櫟陽’并無太大的把握,他也并沒有多說什么。
此后兩日,盡管秦軍仍沒有進攻舊梁的意思,但李郃、東梁君、翟虎等人的任務卻不輕松。
因為他們要想辦法安排城內兩萬守軍與幾萬國民的過冬之事,畢竟這座并不算大的城池,接納了東梁、芝陽眾多的百姓,就算舊梁在開戰前后從西側的黃土塬上砍伐了眾多的木頭,拿這些木頭于城內興建了許多棚屋,但仍有許許多多的人只能睡在外城、內城的街道上。
城內百姓尚沒有足夠的棚屋,兩萬守軍就更別說了,他們只能像秦軍一樣,夜里點燃一堆篝火,圍著篝火合衣而眠。
沒有房屋擋雪、沒有棉衣御寒,單憑一堆篝火,如何熬得過整個冬季?
跟隨東梁軍隊一同撤至舊梁的眾多墨家弟子,這幾日在墨踐的帶領下不休不眠地幫助舊梁搭建更多的棚屋,這些墨家弟子有時候敲著錘子,忽地就一頭栽倒在地——他們實在是太疲倦了。
可即便有眾墨家弟子乃至整個舊梁的軍民一同建造更多的棚屋,他們建造的速度也比不上天氣降溫的速度。
十月二十七日,天空開始飄雪,這意味著寒冬即將來襲。
但對于舊梁而言,這卻不是唯一的噩耗,因為在此期間,舊梁時而能聽到東邊傳來若有若無的喊殺聲。
若此時登高眺望繁龐一帶,就能看到大批秦軍正在攻打繁龐,雖說秦軍的攻勢論兇猛遠不如東梁的那幾仗,每次僅一個時辰左右秦軍便撤軍,有幾次甚至更短,但考慮到繁龐城內僅有三千五百名守軍,誰都不認為繁龐最終能夠抵擋住秦軍的攻勢。
舊梁自然不會坐視繁龐遭秦軍攻陷,就最近幾日,舊梁多次嘗試派韋諸、伍康、章賁幾人率軍馳援繁龐,但這幾人剛率軍出城,公孫壯軍就會立刻出兵截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