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東梁君于少梁宮,于梁姬座前召開會議。
當然,鑒于梁姬目前還年幼,且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因此會議的流程還是由東梁君主持。
待眾人于殿內紛紛坐定之后,東梁君坐在梁姬的下首,正色對眾人說道:“我少梁與秦國的戰爭,至此告一段落,針對諸位在此次戰爭中的貢獻,我已奏明少君,論功行賞。”
聽到這話,殿內諸如翟虎、尹騭、司馬卓、范鵠、王廙、王錚等人,皆善意地轉頭看向李郃。
正如眾人所想,東梁君最先賞封的便是李郃:“此次與秦國的戰爭,李郃功不可沒,經我與少君商議,封李郃為中大夫,不知諸位可有異議?”
眾人紛紛撫掌,向李郃表示祝賀。
中大夫是什么級別?
各國的爵位,大致可分為卿、大夫、士三級,再往下就是平民。
而中大夫則是大夫這一檔的極致,再往上就是上大夫,也就是卿。
在曾經的少梁,除梁姬以外爵位最高的便是東梁君,其次是前芝陽大夫翟膺,他是少梁唯一的卿爵,其余像舊梁大夫尹騭、繁龐大夫司馬卓、東梁大夫范鵠,他們都在中大夫的級別。
簡單地說,此次與秦國的戰爭之后,李郃從‘士’一下子提升到了與幾位治邑大夫平起平坐的地步,這個封賞,不可謂不高。
“多謝少君、多謝東梁君。”
李郃拱手表達了謝意,神色依舊如常。
其實他并不是很看重官爵,不過他也明白‘名正言順’的道理,只有在少梁得到相應的官爵,他才能順理成章地推行他主張的政見。
見李郃神色如常,絲毫不以得了官爵而欣喜,東梁君與在座的眾人暗暗點頭。
隨后,東梁君也代梁姬封賞了翟虎、司馬卓、尹騭、范鵠等等。
當然,鑒于目前少梁的情況,梁姬與東梁君能給予眾人的也只是官爵上、口頭上的賞賜,畢竟這場仗打地少梁國土稀碎,險些覆國,短期內少梁也拿不出太多東西賞賜這些功臣,只能像東梁君所承諾的那樣,日后再行賞賜。
待論功行賞的環節過后,眾人便開始就目前的局勢展開商議。
就目前少梁的局勢,最緊迫的莫過于兩件事,其一是防備魏國的報復,其二則是少梁的戰后重建。
東梁君就這兩件事率先詢問翟虎與李郃。
“李郃,你來說吧。”翟虎笑著對李郃道。
其實就這兩件事,他倆之前就已經私下談論過了,誰說都一樣。
李郃也不推辭,正色對眾人說道:“雖魏國暫時還未有何異動,但我少梁應當盡快加強軍力……當然,我也知道加強軍力說來簡單,但實際施行起來并不容易,因此我主張優先擴大奇兵的人數,至少擴增至千人,確保我少梁在必要時有與魏國同歸于盡的手段。”
東梁君、尹騭、范鵠、王錚等人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李郃的意思。
由于之前二十萬秦軍的威脅,少梁又新建了兩萬余軍隊,除去傷亡,除去所剩無幾的元里魏卒,目前少梁國內的軍隊約二萬二三千左右。
對于僅僅只有十幾萬口的少梁的而言,這幾乎是已征盡了舉國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壯,難以再有提升。
但對于魏國而言,別說二萬二三千的兵力,就算再翻個倍達到五萬人,魏國又有何懼?
魏國最精銳的武卒都不止五萬,只不過是被趙國拖住了而已。
既然正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出奇招,擴增少梁奇兵的人數。
在李郃看來,雖然少梁奇兵不善正面戰場作戰,但絕對是一個可以當做戰略威脅的兵種,倘若魏國日后咄咄逼人,他一千名少梁奇兵往魏國一沖,到處騷擾破壞,與魏國來個同歸于盡,魏國焉能不懼?
搞不好連那位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