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萬。”
“這么多?”李郃臉上露出了幾許疑惑。
司馬卓笑著解釋道:“是范大夫提的建議……當時公孫壯不是率軍包圍了汾陰么?范大夫覺得有機可乘,遂請鄭侯、華賈二人帶著那五百東梁卒渡河來到汾陰,與公孫壯交涉,汾陰人害怕破城后遭秦軍搶掠、屠戮,紛紛表示愿意投奔我少梁,最后單單汾陰一城,范大夫就帶回了三萬多人……”
『好家伙。』
李郃哭笑不得,好奇問道:“皮氏、岸門二地亦是如此?”
聽到這話,司馬卓朝李郃擠了擠眼睛:“子梁大夫沒注意到我繁龐的人多了許多么?”
經他提醒,李郃這才注意到繁龐城內的行人確實多了許多,且其中有不少人在看到他們這群兵卒時抱有畏懼之色,一看就知道不是少梁本地人。
考慮到他少梁去年接納了數萬河戎人,如今又接納了七八萬魏人,這總共十余萬人口,一下子就讓他少梁的總人口翻了一番,甚至可能達到三十萬人。
這對于希望少梁日漸強盛的李郃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如此一來,少梁國內的人口成分變雜了,有必要加強文化認同、國家認同方面的建設,真正地將這些外來人口融入到他少梁,否則反而會有負面作用。
而在這方面,他少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墨家——墨家思想在同化平民階層方面那可是相當厲害的,此前在合陽之戰期間俘虜的兩萬魏卒,如今有大半都成為了墨徒,這就是最佳的例子。
二人一邊聊,隨即司馬卓將李郃帶到了繁龐的城墻上。
此時李郃便看到,繁龐的城上放置有不少弩車,粗略一數至少百余架。
“這些是……”
“這些都是墨造司新打造送來的。”
司馬卓笑著介紹道:“自從得知魏軍有攻打我少梁的跡象,墨造司便發動舊梁的百姓加緊打造這些弩具、守具,優先派人運至東梁與我繁龐……子梁大夫不介意吧?”
說話間,他伸手撫摸著其中一架弩車,看起來十分歡喜。
這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李郃笑而不語。
與司馬卓聊了一陣,婉言拒絕了這位大夫留下吃宴的邀請,李郃帶著陷陣士與奇兵們直奔東梁城。
跟繁龐的情況差不多,因為接納了三萬多汾陰的魏人,如今東梁城內的人口亦大為飆升,倘若算上之前的兩萬余魏軍俘虜,不得不說東梁的人口負擔著實不小。
好在去年少梁的糧食產量還不錯,再加上秦國賠付的糧食還未吃完,因此一口氣接納了十幾萬人口,東梁、繁龐二城倒也不必為糧食發愁。
當李郃找到范鵠時,范鵠正在統計食鹽的儲量。
沒錯,食鹽。
之前在秦軍攻陷鹽氏邑、接管了官鹽的曬場后,范鵠就派人與秦軍交涉了,以較低的價格從鹽氏弄到了一大批食鹽,為此少梁國內還新建了幾座倉庫,專門用來堆放儲鹽的鹽缸。
不夸張地說,就目前少梁得到的食鹽,全國近三十萬人口吃一年都不止,這也算是少梁助秦國討伐河東所收獲的紅利之一了。
順便一提,少梁的鹽全部是國家管控,甚至于目前連米也是施行配給制,從根本上杜絕了黑市。
當日,李郃見到了范鵠與翟虎,就阻擊魏軍入境一事與二人做了一番商議。
而與此同時,魏將周杼、昌佰二人已率一萬正軍與五千武卒抵達了汾陰,一邊下令麾下士卒就地伐木建造營寨,一邊遠遠觀望汾陰。
這支魏軍的到來,讓駐守汾陰的秦軍二千人將王響頗為緊張。
畢竟他麾下僅有五千軍卒,而此番前來的周杼、昌佰二軍卻有一萬五千之數,若是對方真的攻城,他自忖最多只能防守一日。
就在他緊張之際,當晚李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