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少梁是天然的盟友,不存在利害沖突,這幾人說什么也不會同意為韓國訓練奇兵。
李郃與幾人隨便聊了幾句,隨即便起身告辭,到城內向東梁君覆命去了。
此時的東梁,城內軍民尚在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與結束而慶賀,東梁大夫范鵠下令宰二百只羊、三百頭豬,還有其他家禽無數,宴請東梁城的軍民。
說實話,考慮到東梁目前至少有五萬居民,區區幾百頭豬羊,還不夠全城人塞牙縫的,但喜慶的氣氛依舊很濃,但很遺憾瑕陽君無心在東梁逗留,他已帶著昌佰軍與周杼那幾人,渡河回安邑去了,倒是韓相申不害還留在東梁城,當李郃找東梁君覆命時,申不害正與東梁君談聊兩國接下來的合作。
鑒于申不害也不算外人,李郃在向東梁君覆命,轉告衛鞅、嬴虔二人此前隱晦的脅迫時,也沒有避開申不害。
只見申不害聽完后笑著說道:“不出所料。……不過,即便是老夫也沒想到秦國如此心切。”
聽聞此言,東梁君淡淡說道:“秦國對河東覬覦已久,如今眼見占取了一半河東,自然是恨不得早日將河東收入囊中……”
從旁李郃微微點頭。
關于秦國對河東郡的覬覦與渴求,李郃早前就與王廙談論過,很清楚知道秦國不止是覬覦河東的富饒,更是因為河東的地形條件。
目前秦國的腹地在涇水、渭水交匯一帶,即咸陽、藍田那一塊,按理來說,那一代更適合作為秦國的國都,當年秦國將都城定在以東的櫟陽,那是為了向魏國表明‘志在奪取河西’、‘絕不后退’的決定,大有秦王親自守御國門的意思。
然而無論是櫟陽也好,咸陽也罷,面對來自少梁、河戎方向的進攻,秦國其實并沒有什么天然屏障,一旦魏國大舉討伐秦國,秦國就只能動員大量的軍隊去封堵;但倘若讓秦國得到了河東,那么秦國的腹地與河東就能形成一個‘閉環’,介時崤函狹道可以抵擋來自韓國方向的進攻,王峘山陘可以抵擋來自魏國方向的進攻,進可攻、退可守,相交此前的秦國擁有了天然屏障。
這也正是韓國、甚至包括東梁君在內都不愿意讓秦國得到河東的原因:一旦讓秦國得到河東,優勢太大。
而在這件事上,少梁雖然處境危險,但卻比韓國更容易達到‘使秦魏兩國保持戰略平衡’的目標,因此在李郃還沒來的那會兒,申不害與東梁君就在談論這件事。
隨后,李郃也向申不害說了他少梁將會繼續為秦國勁弩這件事:“……介時,要勞煩貴國向魏國強弩,以平衡秦魏兩國。”
申不害捋須而笑:“此事容易,不過,如此一來秦國必將愈發記恨我國,若他日引兵討伐,少梁可要想辦法給予援助啊。”
“盡我所能。”李郃拱手承諾道,從旁東梁君亦是一口答應。
有了東梁君與李郃的承諾,申不害便不再繼續為秦魏兩國強弩的話題,畢竟這也不是什么大事。
相比之下,他對少梁自行研制的‘連弩’更感興趣:“……前段日子,申春在信中提及少梁研制了一種可以連射的弩具,可否讓老夫一觀?”
“沒問題。”李郃一口答應:“若申相空閑,明日我可以帶申相去參觀舊梁的墨造局。”
“好!”申不害欣然點頭。
次日,由東梁君與李郃親自陪同,申不害前往舊梁參觀了墨造局,造部司長墨斗與前韓國少府匠頭鄭經一同出迎,帶著眾人參觀了造弩的工坊。
墨造局的造弩工坊,轄下分為幾個區間,有的負責原料的搬運與二次加工,有的負責最后的組裝,其中弩臂制作與最后組裝是核心區域,從來不對外開放。
這兩個區間進進出出的都是經過考核的墨家弟子,當初秦國駐少梁使者樛游在外頭兜兜轉轉,想要一窺造弩的過程,但最終也沒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