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我是文抄公”大佬打賞十萬幣!~成為本書第二位盟主,月末時沒去看后臺,實在抱歉。』
————以下正文————
用衛國的土地誘趙國登上魏國的戰車,這委實不失是一個絕佳的策略,但如何說動韓國呢?
四月中旬,魏相公孫衍從趙國返回大梁后,又馬不停蹄前往韓國新鄭。
其實他也明白,此去韓國未必會一切順利,但為了他提出的‘聯三晉、抗秦齊’之策,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往韓國。
大抵在四月二十八日前后,公孫衍抵達韓國都城新鄭。
得知消息,韓相申不害親自出城相迎,將公孫衍請到自己的府上,代表韓侯設宴款待后者。
心事重重的公孫衍哪有心思吃宴,他對申不害說道:“申相,在下今日前來是有要事相商,不如先容我秉達王意?”
申不害雖然大致猜到了公孫衍,卻也不好拒絕,于是便將后者請到了府內書房。
果不其然,公孫衍說出了‘組建三晉聯軍抗擊秦國’的來意:“……介時我國奪回河東,貴國可收復崤山,憑崤山、熊耳兩山之固,以保宜陽……”
申不害笑呵呵地看著公孫衍,一言不發。
固然,曾經崤山一帶是韓國抗擊秦國的前線,兩國時常在崤山一帶開戰,自韓國失去對崤山的控制后,宜陽首當其沖成為了韓秦國界的前線,因此他韓國也確實想要奪回崤山,最好連崤函狹谷也奪下,切斷秦國攻打他韓國的一條主要路線。
可僅僅這點好處就想讓他韓國出兵相助魏國奪回河東?
別忘了,目前他韓國尚有近千名士卒在少梁接受奇兵的訓練呢,等到那千名士卒學成歸來,收復崤山、甚至奪取崤函,那不是指日可待么?有必要接受魏國的好處?
至少申不害認為不必,他一點也不想摻和‘三晉同盟’的事。
就像李郃當初對嬴虔斷言的那樣,韓國早就將魏國看透了,當代魏王罃與其父一個德行,只要自身國力強盛便頻繁攻打鄰國,絲毫不顧三晉情誼,直到如今面對秦國的威脅,這就又想起三晉同盟來了——早干什么去了?
申不害毫不懷疑,一旦三晉同盟助魏國奪回了河東、擊敗了秦國,他日魏國在穩固了霸主之位后,保準立刻就對韓、趙兩國動手,他韓國不是沒吃過這樣的虧。
想到這里,申不害委婉拒絕道:“近年來,秦國致力于與我韓國修好,為我國利害考慮,老夫亦不愿與秦國交惡,況且……”
不等公孫衍插嘴,他又說道:“況且,老夫聽說貴國已與趙國言和,既如此,又豈會不敵秦國?”
公孫衍聽得心中暗罵,暗罵申不害裝蒜。
平心而論,在與趙國言和的情況下,魏國確實是不懼秦國,就算兩國一對一在河東開戰,魏國的贏面也在七成左右,問題是,打仗是要死人的,秦國無所謂,因為秦國是挑戰者,打輸了大不了割地賠款,然后縮回西垂休養生息個十年;可魏國若是損失太多軍隊,尤其是損失太多魏武卒,那還保得住中原霸主的地位么?到時候楚、齊等國保不定就撲上來,蠶食魏國了。
簡而言之,魏國拉上趙國奪回河東,不是因為打不過秦軍,是不想受到太大的損失。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借三晉同盟,重振魏國近年來萎靡不振的霸主氣勢。
畢竟天下盛傳,只要三晉同盟,秦、楚、齊各國都將從風而靡——雖然以魏國目前的國力是漸漸嚇不住秦、楚、齊等國了,但他可以借三晉之盟的威勢做到這一點。
只要結成以他魏國為首的三晉同盟,那么即便魏國正走在下坡路上,也照樣可以穩坐霸主之位。
韓趙兩國也明白這一點,只不過,趙國被魏國那‘許以衛地’的承諾給說動了,但韓國卻不想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