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番商議后,四人決定兵分兩路,由龐涓率軍與齊魯諸泗聯軍交戰,而李郃則負責楚宋聯軍,二人各自負責一處,關鍵在于韓舉與趙公子成。
平心而論,其實韓舉更樂意與李郃、與少梁軍隊相處,畢竟兩國關系擺在那里,但龐涓卻需要韓舉麾下的弩軍助陣。
而頭疼的是,此前魏王也私下授意龐涓,讓龐涓盡可能地挑撥齊趙兩國不和,而最好的挑撥辦法,那無疑就是帶著趙國軍隊去與迎戰齊軍,只是這二人他都帶走,李郃這邊就太說不過去了。
沒想到李郃卻主動替龐涓解圍:“……此戰于魏國利害巨大,既然是以龐將軍為主,為取得勝利,龐將軍理當帶去最精銳的軍卒,在下這邊,當竭盡全力阻止楚宋聯軍。”
他當然不是純粹出于好心,他只是想給自己接下來‘消極怠戰’找個正當理由罷了——既然龐涓將最精銳的軍隊都帶走了,只給他留下幾萬普通正軍,那么日后他無法擊敗楚宋聯軍,魏國自然也怪不到他頭上來。
至于為何還未開戰就準備消極怠戰,畢竟那可是宋國啊,雖說當前那位宋公昏庸無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乍一看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可萬一宋墨將此次討伐視為侵略呢?更別說此次聯合出兵還是由魏國調頭的,因此宋墨最終如何看待,說實話李郃也沒把握。
宋墨……能不交惡還是不交惡為好,畢竟那可是墨家的正統所在,哪怕是看在梁墨的面子上,李郃也應當對宋墨照顧一二,更別說他還想將宋墨也拐帶到他少梁去,集全天下墨家弟子于少梁。
龐涓豈知李郃心中所想,見李郃退讓而成全他,頓時大喜,當即許諾道:“……梁城君深明大義,龐某倍感欽佩,龐某發誓,只要此次擊敗齊國,梁城君便是次功?!?
次功歸李郃?那首功呢?
首功自然歸他龐涓咯。
李郃笑了笑,對龐涓的許諾毫不在意。
商議完畢,李郃、韓舉、趙公子成三人暫時告辭龐涓,走出了帥帳。
此時,韓舉喊住李郃,吩咐左右道:“喚孔夜前來?!?
不多時,韓舉麾下大將孔夜,便匆匆前來。
只見韓舉將他聯軍欲兵分兩路的事一說,叮囑孔夜道:“……你率三萬步軍留守此地,切記要聽從梁城君的指令。”
孔夜怎么說也是韓國上將,只是論資歷不如韓舉、申差幾人罷了,如今竟要他服從他國的將領?
倘若換做其他人,孔夜未必心服口服,但倘若此人是李郃嘛……
“遵命!”
孔夜抱了抱拳,旋即朝著李郃笑著說道:“早些年末將便渴望有一日能與梁城君并肩作戰,今日終嘗所愿?!?
也難怪他如此識相,畢竟李郃早已成為名傳魏、韓、秦三國的猛將,無論是其當年力拒嬴虔二十萬秦軍,亦或是創建少梁奇兵,都足以讓孔夜敬佩三分,更別說少梁與他韓國的關系,這李郃與韓侯、與申不害的關系。
“孔將軍言重了?!崩钹A伸手一扶孔夜,報以善意的微笑。
此時,韓舉瞥了一眼在旁好奇觀瞧的趙公子成,有意無意地拉著李郃向外走了幾步,隨即帶著幾分興奮說道:“梁城君,關于奇兵……”
李郃一聽就懂了,點點頭說道:“韓將軍稍等?!?
說罷,他吩咐狐賁喚來許武、韓章、暴鳶、申彰五人。
不多時,許武等五人匆匆而來,無需李郃發號施令,便自覺地列隊于李郃、韓舉、孔夜等人面前,神色沉穩、目不斜視,看得韓舉不禁睜大了眼睛。
暴鳶、申彰二人他并不算太熟悉,但韓章可是他的族侄,以往沉穩有余但畏首畏尾,缺乏歷練難當大任,可今日,這名族侄卻大大方方地站在他面前,面色微沉、目不斜視,顯得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