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什么樣的人家才能稱作大戶?
夏天吃的起冰,冬天睡的起炕……哦,不,地龍。
一到下雪天,貧寒人家都不知道燒下頓飯的柴應該去哪里找,李家下人睡的房子卻都燒的溫暖如春。
李承志沒想到,前世農村愁的沒辦法處理的秸桿柴草,在古代竟然是戰略物資,怕影響民生,各級官府都會嚴格控制柴草流出。
雖不禁民間向外販運,但稅抽的極重。糧食都才是三十稅一,這玩意竟然是十稅一?
真是長見識了……
煤倒是有,莊子里就堆著一大堆,但只是用來天熱的時候,打造修補農具時煉鐵,以及燒陶器的時候用的。
也是因為堪探和開采技術不過關,這東西的價格不低,和木炭差不多。
既然有可以就地取材的木柴,誰錢多的燒的慌用炭和煤?
包括李承志住的暖閣,都是用柴草燒地龍的。
李承志想著,要不要把華亭煤礦開采出來?
不遠,離李家堡也就五六十公里左右。
這可是諸存量近五十億噸的大礦,哪怕能采出百分之一,那也是五千萬噸。
不過要等到站穩腳跟才行……
房間里很熱,李承志只穿著一件貼身綢衣,躺在只有一尺高的床榻上,睜著眼睛,望著房頂上的雕梁呆呆出神。
感覺身體很累,腦子里卻沒有一絲睡意。
該死的和尚,把僧戶壓榨的太狠,現在好了吧,人家掀桌子了?
自己的逃跑大計,怕是要夭折了……
其實說起來,他這開局還是很不錯的:
隴西李家,便是北魏十三姓的其中之一,也就是傳到唐朝時的“七姓十望”中的那個李家。
和李唐有沒有直接的血淵關系,暫時還不知道,但在北魏,已是名符其實的頂級門閥。
涇州這一脈雖不如建立過西涼國的李暠那一脈顯赫,但至少也是涇州本地的門閥豪強,世家郡望。
祖父李其最高做到了正四品的武威鎮副鎮將,加爵安遠將軍,但因作戰不利,被一捋到底,爵位也被廢除。
之后又被召回洛陽入了衛尉府做官,但浮浮沉沉十幾年,到死也未恢復爵位。
大房隨祖父去了洛陽,大伯現在是從六品的光祿丞,堂兄前年舉的官,現在是正八品的協律郎。
二房便是李始賢,年輕時跟著李其帶過兵,官至六品的武威鎮府中兵軍參事,也就是先鋒大將,隨李其一起被貶后再未復起,留在涇州經守祖業。
其實也沒什么需要他經營和看守的,李家公田和隱田加起來不到三千畝,兩個莊子、五十多戶隱戶,還有他那個李家堡的黨長之職,李松一并替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安定城和涇州城里的幾間鋪子,是由庶長子,也就是李承志的大哥李承宏在打理,李始賢便剩下讀書喝酒生兒子了。才三十七八,就已經有了五子四女,李承志是嫡子。
若只是如此,李承志自然會開開心心的當他的富家大少爺,但誰讓原身是個傻子,李始賢還是個疑心極重的。
他原本是六個兒子,最小的那一個,在四年前和親娘一起,被李始賢親手砍死了,當時才三歲!
而原身就是親眼目睹了這一幕,被嚇傻的。
如果繼承了原身的記憶,李承志自然不用怕,但天不遂人愿,原身的腦子就跟狗舔了一樣,一片空白。
偏偏他又不知道內情,剛穿越時,委實露了不少馬腳,再加上遇到一個如此殺伐果斷還多疑的便宜爹,他實在沒信心糊弄。
不想被一刀砍死,就只能跑……
可惜,現在想跑也跑不掉了。
就看胡保宗能不能活下來,活下來之后,能給他增加多少依仗……
想著想著,李承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