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隱隱有些興奮:“如果將家里的這三百壯丁都披上全甲,戰力能有多強?”
“那就是三百甲卒!”
李柏想了想,非常肯定的說道:“若是弓箭足夠,足可護我李家堡二百余戶安然無恙的撤出涇州。”
“若是三百人馬俱甲的重騎呢?”李承志又問道。
“三百重騎?哈哈……”
李柏沒忍住笑出了聲:“莫說一萬亂民,便是再來一萬,仆也可破之……”
三百破兩萬?
李承志剛想說李柏在吹牛,但話到了嘴邊,他又猛的想起了一則典故。
隋末,李世民好像就是靠著一千玄甲軍,大勝了竇建德十萬步騎混合軍團……
那要不要造幾副出來?
如果到天熱,冰墻化了之后,亂民還未平息,李家堡上下千余人的安全又該如何保證?
哪怕撤不走,至少也要能守住!
所以別說多一副甲,就是能多造出一支箭來,也能多一絲希望……
就憑李柏所說的“可保我李家堡二百余戶安然無恙的撤出涇州”這一句,也必須要造。
技術方面基本不成問題,自己雖不會鍛甲,卻會煉鋼。
只要有鋼,剩下的工序,比如捶薄、切割、連接等等,隨便找幾個鐵匠和壯漢就能完成。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原料從哪里來。
想來想去,好像只剩動員李家堡的鄉民全員捐鐵器這一個辦法。
兩百多戶鄉民,家家都有鋤頭、鐵鏟,鐮刀,甚至是鐵鍋、菜刀,湊個四五千斤生熟鐵還是沒問題的。
那剩下的就看要造什么甲了。
魚鱗甲要求太高,工序太繁瑣,費的鐵料還多,肯定不現實。
要是換成札甲這種,或是將甲葉再造大一些,就很簡單了,就是甲縫和繩結暴露在外的問題不好解決。
嗯,也不是不能解決,甲外面可以再蒙一層牛皮。至少不會讓甲縫暴露出來,避免了敵人專瞅著甲縫往里扎。
但牛皮又成了大問題,總不能把李家堡的牛全殺了吧,那以后種地怎么辦?
那換成羊皮呢?
實在不行,就換成麻布或是薄毛氈,記得明清時期的棉甲,好像就是這樣制作的……
李承志猛的一愣,腦子像是閃過了一道光。
造什么扎甲,直接造棉甲啊?
用料又少,工序還簡單,連穿皮繩都省了,更能解決甲縫暴露的問題……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軟,抗重力擊打的效果比較差。
但一群亂民而已,有只矛槍都不錯了,估計大部分都拿的是草叉糞鏟,哪里來的重兵器?
妥了,就造這個……
……
造甲這么大的事情,絕不是李承志動動嘴皮子就能做到的。
如果說服不了李松,他連鐵料都收集不起來。
聽到李松已經回來了,李承志快步的追了過去。
看到李承志,李松的眉頭猛的一皺:“郎君為何披的是札甲,二郎的全甲呢?”
“給李彰了,我又不用沖鋒陷陣……”李承志隨口回道。
李松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在他的意識里,哪怕李彰李顯全戰死了,也不能讓李承志出一丁點的意外。
若非這種觀念已根深蒂固,他兄弟六人也不可能只剩他和李柏……
剛想勸幾句,但李松又猛的想到,眼前的郎君,已非昔日的郎君,自己再不能把他當傻子訓了。
更何況,他今天讓李承志上墻督戰的意義極大:等同李承志才是主帥,負責具體指揮的他,至多也就是副帥……
目的當然是為了幫李承志立威,不能這威還沒立,自己這個副手倒先置疑起主帥的決定來了……
一